第835页

但越往后,政策就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了市场,从上游到下游,两方夹击,逼着制作公司不得不降低成本。

降不下来,公司倒闭,项目取消,明星们也没钱赚。

一开始,部分制作企业和艺人明星对限薪令显得有些高冷,对市场的观望气氛依然浓烈。

企业不开机,等平台命题作文。

明星不接戏,等市场提高片酬。

他们没认清两个现实——艺人限薪酬不可逆转,平台采购限价同样不可逆转。

从观望到被迫失业,当明星艺人们意识到行业形势不可逆时,为时已晚。

制作公司一批又一批倒闭,项目数量也急剧减少,影视行业进入了存量搏杀的阶段,不主动抢食等来的就是饿死的下场。

寒冬年,全国有数千家各类型影视公司吊销、注销。

后几年,新成立影视公司和新吊销、注销影视公司数量呈负相关,净增数量逐年减少。

天下苦明星久矣,退潮来得这么凶猛,是因为之前明星的话语权太强势,挤压了产业链上其他部门的生存空间,这种挤压越强,反噬也越强。

明星话语权大,说来是畸形的市场模式导致的。

大i和流量明星是高收视率和高点击率的保证,这是以前全行业的共识,明星的影响力早在影视剧上映前就显现出来,他们在全网的人气数据成了项目投资评级的基础,很多项目都没有开机,只确定了明星主演,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就会买。

视频网站们军备竞赛的年代,几大视频平台大量的版权购入和自制内容刺激了市场的繁荣。

只要阵容强大,天价片酬总会有人接盘,有大牌明星背书的制作公司还能跟着狠捞一笔,投资回报十分可观。

明星、投资方、制作公司都能挣到钱,就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是亏的。

作为链条里的利益最大方,明星自己开工作室,入股大影视公司,名下没有几家公司都不敢说自己是大牌,他们是证券交易所里的敲钟常客,有些还是证监会质询函的收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