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来自网络时代的边缘化。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日益激烈,未能与时并进、及时转型的老字号报章,不论过去如何辉煌,都将被喜新厌旧的读者逐渐离弃。
而吊诡的是,已被读者标签化了的老牌报纸,其招牌与定位早被定型了,即便有意全面变身、再造鲜明形象,但在读者眼中,这种脱胎换骨反而令他们感到困扰;这犹如一位人人熟识的老妪,忽然要变人造美女,结果是吓跑了老街坊,却又吸引不了新一代读者的视线。
《财报》风波所暴露出来的,正是收费报章正面对的窘境。
“哦,你对香江的报业看得透。”何成文缓缓道,一如他老迈的爱喝茶的做派,“那如果你来经营《财报》,你打算怎么做?
人太老迈了,已经跟不上时代,时代永远不会总是青睐一些人,当它要抛弃一些人的时候,从来不打一声招呼,哪怕此人有过辉煌。
财报,是由家族经营的香江报刊,生意走下坡路,与家族生意运作“不够开放”的先天性弱点有关。何成文的5名子女皆任职于《财报》,处理有关行政、财政及生产事务。香江舆论称这种家族式生意在香江报界也属“罕见”。
就《财报》本身而言,八十年代以来,基本没有什么转变。形象“老化”,不仅不能吸引青年读者,老读者也随着年月而“自然流失”。
卓威打探过,《财报》内部运作的人士透露,《财报》的编采流程还没有全部电脑化。
“推出免费报纸。”彭渤举起茶杯,以示尊重。
可是何成文没有体会到这份尊重,他感觉自己受了侮辱,在他的概念中,印报纸卖报纸,报章就是要用来收费的。
郑永钪笑了,“现在是网络时代嘛,后生仔有后生仔的想法喽,听听,听听也无妨。”
何成文不说话了。
可是,彭渤知道,明年,免费报纸就会在香江异军突起,明年创刊的首家免费报纸《都市日报》获得成功以后,后来星岛新闻集团又推出《头条日报》以及另外一份由香江最大地产中介公司投资的《a730》,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这三家免费报纸每天上班时间在地铁口等人流集中的交通枢纽派发,由于采用8开本,轻巧方便,深受上班族喜爱。
三份免费报纸发行量合共超过100万份,几乎与现有收费报纸的总销量看齐,并来势汹汹地夺去可观的广告收益,诱发另一场竞争,让大报严重“失血”。
事实上,后来创办不久的免费报纸《a730》,现实广告收益已经可以支付八成成本,一年内收支平衡,比老大哥《都市日报》的14个月还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