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朝中欲从宗室子弟中择选承继大统之人,却产生了分歧。
而地方上,加急军报不时传来,搜救如预期中的缓慢。
九月十八日夜,一封密信放在了景相的桌案上,密信出自已离开洛都的北燕副使陈镇之手,信中之言令景相喜忧参半,喜的是北燕对大图内忧外困的局势分析及解决之策与朝廷一致,忧的是北燕请求将正在海上演武战舰驶入周山海峡。北燕使船就停靠在英州港,命使船接驾即可,为何要将演武的战舰驶入港口?北燕在打什么主意?眼下大图正乱着,如若答应,会不会引狼入室?
执宰班子猜疑不定,不敢轻易答复,但仅仅七日后,他们就明白了北燕为何会有此请了。
九月二十五日,英州急奏,称南兴镇南大将军魏卓之亲率远洋宝舰三十八艘、护洋舰六十八艘、巡洋战船百余艘等硬闯明洲岛,大图海师不敌,连战连败,现南兴海师已朝英州而来,军情紧急,奏请朝廷速速定夺!
景相顿时觉得头皮发麻,心中一算时日,他们在这儿看此奏报的时候,南兴海师怕不是就快到英州港了!
奏报上称,南兴来犯的理由竟是听闻北燕海师正在两国海域演武,怀疑北燕使节团会伺机劫亲,而北燕海师会借演武之名行接应之实,故而前来襄助。
都硬闯了还自称襄助,这简直欺人太甚!
论疆域,大图堪比当年的大兴,可论国力,大图因两族争端,朝廷贫弱,实在难与南兴抗衡。尤其是海上的实力,英州港小,一向太平,朝廷便极少重视海防。反观星罗十八岛,因常年受海寇滋扰,大兴朝廷对海防一向重视,南兴帝渡江亲政之后,将魏家少主封为二品镇南大将军,命其奉旨回星罗练兵造船,大有荡平海寇、发展海上贸易、富国强兵的雄心。经过数年的励精图治,而今,南兴的海上贸易已经兴起,星罗足有海船两千余艘,其中战船八百、巡船千艘,远洋宝船两百余艘,更有护洋船、传令船不计其数,此等雄厚的实力,不怪大图海师连战连败,那些建造已久、船型老旧的战船没被撞沉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老臣们气愤不已,却也心惊胆颤,南兴海师来犯的时间无论怎么推算,南兴帝下旨之时,英睿皇后都应该尚未出事,这只可能是南兴帝在北燕的种种动作里洞察出了事端,以防万一,及时做了部署。
老臣们不由担心,大图朝廷打的算盘真能瞒得住南兴帝吗?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有人提议,当立刻签发相令,准北燕战船驶入英州港,以牵制南兴海师。
景相却将北燕的密信烧成了灰,他不是后悔了,而是久经政坛风雨,尚未慌到六神无主英睿皇后有功于大图,如若不救,大图必遭天下人指责,下令“搜救”一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二来,即便南兴帝识破此计,没有证据,他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但倘若签发相令,准了北燕之请,那岂不是把证据亮给人看,生怕南兴帝没有大举兴兵借口吗?
景相决定耗着北燕,他知道北燕帝跟大图客气只是因为想要争取盟友,但他等不了太久,如未得到答复,他一定会命海师进犯大图海域,到时大图既不会落人口实,又能达到牵制南兴的目的,一举两得。
景相没有猜错,就在他做出这个决定之时,北燕海师忽然进犯大图海域。
九月二十六日凌晨,南兴海师过英州港而不入,直奔周山海峡,停在海口,遥望余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