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重重咬住嘴唇,压下激荡的情绪,孙秉德是个将感情放在最后的理智之人,无论对多亲近的人,他心里都有一把利益的尺子,做的事首先成全的是自己。
“好,那学生也会拼尽全力让自己留在京师。”杜若还是对着孙秉德行了学生的礼节,目送着孙秉德的身影走下楼。
此时已过了吃晚饭的点,他们二人只喝了茶,不曾吃饭,孙秉德到了茶楼门口,街上巡逻的辅军见到是首辅,纷纷上前拜见,执灯护送他回家去。*
没过一会,杜若也下楼来了,另一队辅军同他打了招呼,执灯向着反方向与他一同走回家,师生二人背道而驰,各自消失在了入夜后人潮涌动的街市上。
夜间出来赴宴应酬的官员素来不少,今日也不例外,清平坊外辅军来了一批又一批,提着灯笼在街上不断穿行。
沈辞今日也被岳亭川拉来应酬,但他半途找了个借口就溜了,他不会应付这种场面,实在是坐立难安,他摆摆手示意辅军不用送他,自己慢腾腾走了回去。
没走出几步,恰好吃完饭的宋青来叫住了他:“沈经历居然也会来赴宴?”
“所以我溜了。”沈辞苦笑道。
宋青来与身后一帮锦衣卫挥手告别,揽着沈辞的肩走,道:“怎么看沈经历心情不好?吃个饭吃得这么痛苦?”
“这倒不是。”沈辞心里确实有事,且已经思来想去两天了,寻思着宋青来是个会玩的,见多识广,许是有辙,轻咳一声,有些不自然地说道,“宋千户,我有件事想请教你。”
宋青来挑了挑眉:“说呗。”
沈辞不好意思地抓抓头发,艰难说道:“怎么哄人是最好的?”
“啊?”宋青来愣了一下,“你要哄谁?相好的姑娘啊?”
“不、不是……”沈辞又咳一声,“你就当是哄喜欢的人吧。”
“哦,你惹人家生气了?”宋青来见怪不怪道。
“啊,是有点。”
“最好的法子当然是给她买喜欢却舍不得买的东西,亲手送她手上赔罪。”宋青来道,“再写一首情诗表露你海枯石烂的爱意,一起送过去,姑娘看了必然感动不已。”
沈辞虽然觉得有点不靠谱,但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晕晕乎乎地道了谢,与宋青来分道扬镳后,一路都在想:谢如琢喜欢什么呢?
想了很久,他怅然地发觉,谢如琢好像没有什么喜欢的东西,他从未在谢如琢口中听到这个人喜欢吃什么菜,喜欢看什么书,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谢如琢的眼里心里似乎早已被各种各样的事塞满了,喜好早已被丢到了九霄云外,他自己也找不回来了。
要居安思危,所以谢如琢强迫自己吃糙米饭,心中要强,所以谢如琢一定要学骑射,要帝王的威仪,所以谢如琢终日穿着一身黑色的龙袍,不论自己喜不喜欢,只论这样做是不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真正的皇帝,却没有活成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
*
寅时刚过,天还暗沉沉的,早起上朝的官员们都打着灯笼出门,杜若也穿戴完毕入宫去师善阁。
他住的地方离孙秉德的宅子很近,其实早上出门往往都能碰见,只是那日与孙秉德茶楼一别后,早晨他都故意晚一刻出门,避开孙秉德,免得见面一阵尴尬。
正当他要走出巷口时,身后有人叫住了他:“芳洲?今日怎地出门这么晚?”
杜若回头看去,见是自己同门师弟陈章,旧年一同跟着孙秉德读书时,他也与陈章最为亲厚,平日孙秉德除了跟人提他这个学生,第二个就要数陈章了,故而他虽与孙秉德半是陌路人,但与陈章见了面还是会顾念同门情谊地聊上几句。
“今日起晚了些。”杜若笑道,“文则昨夜在老师这里?”
陈章也是个面容时常带笑的,且言谈举止比他还要显得活泼些,年纪与他相当,在户部任职,手里提着一摞用红布包着的册子,道:“昨晚与老师聊得晚了,就在这儿住下了。”
从前杜若也时会经常到孙秉德家中秉烛夜谈,先等孙秉德处理完政务,师生两人再聊聊学问典籍,谈谈时事,晚了便在孙秉德家住下,如今听到陈章这般说,心中有些感怀。
陈章显然也是知道他与孙秉德之间的事的,见他不说话,也不禁沉默,隔了会摆出个笑容来,道:“对了,芳洲,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
“你说便是。”杜若也顺势一笑,“你的忙我自然会帮。”
陈章举了举手中那摞册子,道:“这是昨日老师从内阁带回来的奏本,都是前些天司礼监那边未批红打回来再议的。昨日老师与几位阁老从文渊阁回来还在商议奏本上的事,连夜拟了新的票签。本来是早上要直接送去司礼监的,但早上老师出门得匆忙,忘记这事,我入宫不便,不知芳洲可否顺路带去?师善阁离文渊阁也近,芳洲交给文渊阁送奏本的内官带去司礼监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