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对不住,问到伤心事了吧?”叶莘湄心疼起来又想夹菜,但谢如琢吃得太慢,碗里已没有放菜的位置,只得放弃,“绥坊小辞都熟,以后你想去哪里玩让小辞带你去,想来婶婶这里吃饭也尽管来,有喜欢的小点心让沈辞寄信回来说一声,婶婶托人带乐州去。”

谢如琢长这么大,从没有过和长辈同坐一桌,边谈天说笑边其乐融融吃饭的经历,第一次领会到寻常人家同家人吃饭原来是这般无拘无束,心里是前所未有的放松舒适,也是一种向往的羡慕,能被长辈在意,被嘘寒问暖,是他奢求不来的幸福。

“谢谢……”谢如琢眼眶微热,匆忙吞咽了一口米饭。

沈辞看在眼中,也心疼得揪起,比起谢如琢,他还有师父师娘时时记挂着他,面对“朋友”都要多问两句,怕他在京城过得不好,可谢如琢只有他。

“婶婶,您是不是身体不大好。”谢如琢是清楚叶莘湄身体有损的,而且看她瘦削苍白的面庞也看得出来身子有病根,皱眉道,“我在乐州认识一些很好的郎中,我回去后请他们来给婶婶瞧瞧,我那里也有一些好的山参鹿茸,到时一并带来给婶婶。”

刚伤感了一番的沈辞听到这话差点被噎住,什么好的郎中,谢如琢不会是要太医来南谷给他师娘看病,然后把宫里的贡品拿来随手送人?

“清、清璩,不用不用。”沈辞赶忙道,“师娘每个月都吃着药,在慢慢调理,配药的郎中给看了多年了,医术挺好的……”

谢如琢横了他一眼,道:“婶婶对我好,我自然也要对婶婶好,多个人给婶婶瞧病大家心里都安心些,那些补品也都是我的心意。”

沈辞讪讪点头,不敢再说话。

“婶婶别见外,我母亲也身子不好,那些郎中都是给我母亲瞧过病的,很有些本事。”谢如琢又对叶莘湄亲昵地笑,“婶婶不要推拒我的好意,就当是我谢婶婶的这顿饭和那些桃酥的。”

“你这孩子也真是……你才是见外了,来婶婶这儿吃饭,就跟来自家一样的。”叶莘湄本是想拒绝的,但看谢如琢双眼亮晶晶地看着自己,还带着点撒娇意味地晃了晃她袖子,顿时心里软得一塌糊涂,沈辞从不会这样腻着自己,时常让她遗憾无法感受孩子依恋撒娇的快乐,下意识伸手摸了摸谢如琢的脑袋,满眼怜爱道,“既然是清璩孝敬婶婶的,婶婶就收下了,但答应婶婶以后要多来家里玩,喜欢吃什么也尽管跟婶婶说。”

谢如琢心里难过他恐怕不能经常来,但还是笑着点头:“好,自然是要多来看婶婶的。”

这顿饭吃得无疑是宾主尽欢,沈澈和叶莘湄是越聊越喜欢谢如琢,恨不得认他做干儿子,送走时比对沈辞还舍不得,塞了几包桃酥还不够,又塞来一堆各式各样的糕饼。

回去的路上,沈辞骑马带着谢如琢慢腾腾行夜路,谢如琢窝在他怀里小憩,已半昏半醒,他则神思清明,反复思量着重生这件事。

这一世从相遇到现在,谢如琢各种奇怪的举动浮现心头,对他刻意亲近,时常会害怕和焦虑,有时甚至会突如其来的情绪激动。

如今想来,这些都与他有关,或者说,谢如琢这一世所有的奇怪皆是因他而起。

谢如琢在害怕,在恐惧,在患得患失,以至于对前尘往事有种近乎魔怔的执念,这一世愿意这般费尽心机地靠近他,攥住他的心,触到前世的遗憾又会那般失态地焦躁不安,疯狂执迷。

他知道了谢如琢也是重生的,可谢如琢还显然不知道他的情况,因而才会更惧怕他们的结局,惧怕重蹈覆辙。

这一世的谢如琢比上一世还缺乏安全感,对于爱情,他已经受不起再一次的分离,他必须小心翼翼,和当皇帝一样,步步谨慎,走错一步便是覆水难收。

夜间风凉,沈辞脱下外袍裹住睡眼惺忪的谢如琢,微微弓身呈保护的姿势将他搂在怀里,挡住了迎面而来的夜风,也让他可以安稳地贴着自己的胸膛。

几番思量,沈辞撤去了现在就告诉谢如琢他也重活了一世的念头,他不想谢如琢因此勾起前世更痛苦的回忆,想到他们的永别,想到余生的痛苦思念,反而令他们这一世的相处更为如履薄冰,那样谁都太辛苦了。

既然谢如琢在他们的感情里如此患得患失,那就是他还不够让谢如琢安心,今后他会用尽全力去给予谢如琢应有的安全感,让谢如琢慢慢放下前世的执念。

谢如琢害怕失去他,这一世的他,也是如此害怕失去谢如琢。

他不会再食言一次了,这一世,他要护谢如琢一辈子。

*

回宫后的谢如琢又休息了两天意思意思,终于“痊愈”了,重新开朝。

吴显荣已回信,愿意出兵南下攻打衍王,谢如琢也践行了对他的承诺,没有动他在京城的势力,甚至还对其中几人予以重任。

此事告一段落,只等来日南下开战,朝中的大事便只剩下了清查卫所军。

谢如琢前日刚在朝堂上提出吏部考功清吏司的郎中丁忧去职,缺个空位,杜若教导太子数月,他很满意,不如就让杜若兼任此职。

先前谢如琢就允诺孙秉德会给杜若实职,如今也算是信守承诺,且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是个肥差,旁人想去都没得去,文官的任免升降都由此处掌管,六年一次的京察也由考功清吏司负责。

若放在数月前,孙秉德自然是没话说,可如今他与杜若已形同陌路,皇帝对此也有所耳闻,可还要重用杜若,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何况还发生在朝中大议清查卫所军人选一事上。

兵部几个郎中挑来选去也没中意的,内阁已在主导众臣从吏部或户部里选年轻的官员作为钦差前去清查,而大家心里有数,户部绥坊清吏司郎中陈章该是内阁最中意的,也是能力最出众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