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八章,不作不死

元向皇上进的言。

负责押运饷银和物资去边关的主将和礼官都已经选定,护送的队伍都已经准备好,三日后即将启程。

木木木

“力〇力〇力〇”

马马马——

雨幕中,骑着快马的士兵正往京城而来。

一匹快马进了京城,边关那里派人快马加鞭送了消息回来:胡人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在关外,正准备攻打雁门关。

“眶——眶——眶——’,

城楼上的钟声敲响了,整个京城的人都能听得到了。

听到响声,李问还愣了一下,问道,“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嗯,胡人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在关门,这是传回来的消息,你看看。”赵向毅把手上的信交给李问,这是边关那里给他传回来的消息,“宫里应该是知道这个消息了。走吧,咱们要进宫里去了。”

李问看完手里的信,收了起来,这个时候胡人派兵要来攻打雁门关?

城楼上的钟声敲响,在钟声敲响的半个时辰里面,朝中所有的大臣都要出现在大殿里面,路上一顶顶小轿子抬得飞快,停在了宫门外,一个个大臣们排着队伍进宫。

“什么?!”

五+万大军?

当知道胡人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在关外,准备攻打雁门关的时候,这些官员们一个个都吓白了脸。胡人派了这么多人来,万一攻破了雁门关,打到京城来该如何办是好?一旦胡军攻破雁门关,一路就能挥师到京城来了。

不是这些文官们贪生怕死,而是每一次和胡人打起仗,大成都损失惨重,胡人所过之处是杀烧抢掠,奸淫妇女,所到之处连小孩和老人都不放过,无恶不作。先帝那会胡人攻破了关门,一路挥军直下,差一点就打到了京城来,最后还是先帝御驾亲征,亲自领兵把胡人打了回去。

先帝是能文能武,只是皇上这会儿?

如今皇上龙体欠安,朝中如今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万一皇上真的出了什么事,那就真的是……文官们那里一个个都心情焦虑,生怕胡人一眨眼就打到京城来了。

“朕今日召集大家到宫里来,是想听听你们大家都有何想法,和建议。”昭宗帝撑着病体坐在大殿之上的龙椅上面,把边关送来的消息告诉下面的臣子,如今胡人集结了五+万大军在关外,这五+万大军压境,怕是个麻烦。

“胡人扰我大成之心不死,一日不灭了他们这帮胡狗,咱们大成一日就不得安宁……”

朝中的武将们大多都主战,文官们这边都支持派使者去和谈,朝中的官员们迅速就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和谈,和谈面临着的必然就是像从前那样,大成每年都要给胡人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布匹粮食。

主战一派必然就不答应了,凭什么每年都要任由胡人来拉走大量的粮食和金银珠宝!

上一次胡人派使者来大成要钱要粮,李六元才施计谋把那些胡狗赶走了,现在胡人不就是仗着大成不敢真的和他们打,才集结了这么多兵到关门那里去。

不就是和胡人打一架,谁怕谁了?!谁哭爹喊娘还不一定呢!

主战一派和主和一派吵得是不可开交,这群武将们的嘴皮子没文官们的厉害,很快的就被文官们堵得说不出话来。坐在上面的昭宗帝听着下面的臣子们在吵,耳朵嚼嗡作声,手里捏着手帕捂着嘴,压抑着胸口要起的咳嗽,“都……都给朕闭嘴!,,

下面的官员们才一个个都收了声音。

“李问,你来说说。”皇帝点了下面的李六元出来。

“是,皇上。”李问站了出来,说道,“臣以为,维护大成的领土和安全,保卫边关,保护身后千千万万的子民,不仅是边关的将士们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身为大成子民的责任和义务。一味的退让,只会让敌人认为我们软弱可欺!”

“胆敢犯我大成者,虽远必诛!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我大成!”

少年的声音在这个大殿之上响起,铿锵有力!

“胆敢犯我大成者,虽远必诛!”

“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我大成!”

武将们那边齐声喊道,声音在大殿之内回响。主和一派的文官们嘴唇蠕动了一下,一个个都缩成了鹌鹑,不敢出声。

待到这些声音停下来之后,李问才继续说道,“皇上,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边关那里的情况如何,胡人的目的和动向。臣认为,我们如今应当弄清楚边关的实际情况,找出应对的方法,万一真的和胡人动起手来,我们大成的兵力能有多少,胡军的实际兵力是多少。”

胡人集结了五+万大军前来?

他们大成是派人去一个一个的数过吗?是不是真的有五十万大军,还是对方只是虚张声势。对方的兵力到底是多少?里面骑兵有多少,步兵是有多少?

据他所知,关外的胡人是分成好几个部落,好几个统领,是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有想攻打大成的心。胡人要真的是一条心,早就把草原一统了,就是因为胡人不是一条心,并非是所有在塞外的牧民们都有想入侵大成的心,更多的牧民是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居无定所,喜欢在草原上到处跑,这也是为什么关外的牧民没有建立起村落和国家,只是分成几个部落生活的原因。

别一说敌人要打过来了就自乱阵脚,到时候不用敌人打过来,自己内部就先乱起来了。

有了李问这一番的分析,大殿之上的官员们都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在思考这些实际相关的问题。见到下面的官员们都安静了下来,皇帝的面色才没那么难看了,“太子,你来说说,你对这事的看法?”

“是,父皇。”杨绍慕站了出来,说道,“儿臣支持李六元刚才所说的话,我们大成一味的退缩,胡人才越是认为我们大成可以任意欺凌。如今胡人集结了大军在关外,我们如今应该谈论的是如何应对之法……以儿臣之见,现当多收集一些边关那里的情况,要是真的和胡人动起手来,我们大成也能有万全之策去应对。”

皇上又逐一的点了几个儿子出来,想听听每一个儿子的意见和看法。

三皇子杨绍康是主和一派,他的意思是胡军兵强马壮,大成和胡军对上,怕是大成这边要讨不了好,这也是朝中主和一派的官员们的想法。

至于四皇子杨绍简则是站在中立,不主张战,也没说要和,只说此事应当从长计议,商议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今曰六皇子杨绍君也在大殿之上,皇上还特意点了这个儿子出来说话,只是杨绍君支支吾吾的说了半天,最后都没说出一个所以然来,皇帝的心里不免就感到有些失望了。

几个儿子里面,除了太子说得还尚可,三jl子是个胆小怕事的,四儿子的态度慕凌两可,六jl子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自我。越是在这种时候,才越是能看清楚几个儿子的能力,皇帝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不免都有些失望。

在这些臣子里面,唯一让皇帝觉得好的就数李问李六元,只是到底李六元的年纪尚小,经验太少,缺乏阅历。

知道今日讨论不出一个结果出来,坐了一会,皇帝就感觉到身体快要承受不住,就宣布了下朝,“此事延后再议吧,退朝……”

皇帝的仪仗离去,百官们在后面恭送皇帝离去。

当曰昭宗帝召了太子和几位皇子,以及朝中的几位阁老重臣到御书房议事,商议边关之事。当天李问也接到了皇上的召见,进了宫中,参与了这一场的讨论……

第两百二一章,乱事

三曰后,朝廷派去负责押运饷银和物质取往边关的队伍还是按时准备出发了,城门外护送的队伍已经集结完毕,这一次王濠王小将作为主将,章素回章榜眼代表礼部前去。李问跟着赵向毅过来送送朋友,他和这两个人的关系都算得上不错,“兄弟,我等你们回来啊,到时候我请你们唱酒啊。”

押运饷银和物质去往边关的这一路上有可能会遇到各种的危险,所以去往边关的这一路上并非是万无一失,绝对的安全的。再加上这个时候边关那边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和胡人动起手来,会发生什么事都不好说。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朝廷拖欠了这么久的粮饷,才越是应该在这个时候送过去。

李问这句话是让朋友们平安去了,平安回来,这一趟过去,快去快回,还能赶回来过年。

“哈哈,有你这句话。准备好好酒等着我们,我们到时候回来找你喝一杯。”王濠伸手去拍了李问的肩膀一下。章素回瞥了李问一眼,两个人相视一眼,又是忍不住的笑了,说道,“知道了,我们会把东西送过去,顺利回来的

“等你们。”李问呲牙,给了章素回一个好看的笑,让王濠路上保护好章素回

“还用得着你说。”王濠翻身上马,对李问和赵向毅他们摆摆手,调转了马头到队伍的前面去。章素回坐的是马车,这一次去往边关,他的身边除了两个小厮,连一个丫鬟都没带。

可见这人在正事上还是很靠谱的。

李问把一封写好的信,拜托王濠帮他送去给他的师傅,赵向毅那里也有信,是要送去边关给他亲爹赵大将军的。

这一日,护送饷银和物资的队伍出发了,前往边关。

这个时候外忧还未平定,内患就先起了。

宫里传出了当年关于赵月嫣赵贵妃之死,是皇后所为,当年在皇后身边伺候,已经记录在死亡名单上的一名宫女出现在宫中,指证是皇后让她下的毒,毒死了赵贵妃以及腹中的胎儿。

当年的赵贵妃之死一直都是一个谜团,是皇帝的一个心病。深宫中的那一位太后还因为赵贵妃的死被关在宫中吃斋念佛,这么多年来没有再出现在人前,宫中亦是无人敢再谈起赵贵妃和太后这两个人。如今再一次有人提起赵月嫣之死,还指责是皇后害死了赵月嫣。

“你……”皇上大怒,目光就像是要吃人似的,看着皇后,抬起的手指指着皇后,一句话都没有说完,就因气血攻心,当场就喷血昏迷过去了。

皇后的眼睛瞪大,整个人浑身都在发抖,颤抖着嘴唇,摇头。

不,不是她,她没有害死赵月嫣……

“皇上,皇上……快传太医,太医,太医在哪里?”董贵妃扑到了皇上的床榻前,尖声叫了起来。孙公公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派了小太监去喊太医过来,“快,快去喊太医过来。”

小太监飞奔出去找太医去了。

“你们简直一派胡言,胡说八道!”皇后迅速的恢复了过来,整个人都在发抖,也不知道是真的气的,还是在害怕。让宫中的侍卫上前来把宫女押下去,“把人押下去,关起来。”

跪在地上的宫女一张脸被火烧伤,嗓子被烟毒所伤,整个人苍老的像是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一样,一双眼睛恶毒的看着皇后,“皇后娘娘,您不记得奴婢了吗?您害得奴婢好惨……”

“不可以!你们不可以把人带走这名宫女是淑贵妃带来的,见到皇后要把人证带下去,她自然就不愿意了,指着说皇后是要杀人灭口,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看我今日找到扳倒你的证据了吧!

这个时候只要把皇后搞下去了,就能顺势把太子搞下去。

皇后当然是明白这些人的目标不是她,而是她的儿子,只要证实了赵月嫣的死是她所为,别说她这个皇后当不了,她儿子的太子之位可能都会因此受到牵连,不行,绝对不行!

“把人押下去,随便弄一个人来就说赵责妃之死是本官所为!本宫与赵责妃情同姐妹,为何要害赵贵妃?”皇后找回了她皇后的气场,命令侍卫把人带下去。

这名宫女的面容已经被大火所毀,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面容。谁知道淑贵妃是从

哪里找来的人冒充当年她身边已经死去的宫女?就是这个真的是当年她身边已经死去的宫女,谁又能有证据证明当年的赵责妃之死是她这个皇后所谓?她与赵月嫣情同姐妹,她是皇后,她为何要杀赵月嫣?

“是你,是你嫉妒赵责妃比你受宠……”淑贵妃还在不依不挠。

啪!

“蠢货!”

皇后甩了淑责妃一巴掌,阻止了淑责妃还要说下去的话,给人当枪使都不知道是什么回事!皇后目光凌厉的扫了一眼一旁站着不动的侍卫,“还不快把人带下去?什么样的人都敢随便放入宫中!

还有你淑责妃你居心何在?看来本宫这些年太仁慈了,才让你们一个个以为本宫好欺负,来人,把淑责妃请下去!”

“不,你不能!”淑责妃喊道,“你们要敢动我……”

“押下去!”在这个时候,皇后的威严才是真正的显露了出来,在这个后宫之中,除了皇上最大之外,就是皇后娘娘了。皇后娘娘这些年表现的太过于和善,大家都以为这一位皇后娘娘好欺负了。

两名侍卫把宫女拖下去,还有两名侍卫把淑贵妃带走了。

好在因为皇上的身体不好,太医随时都跟着皇上,整日都有人在偏殿守着,皇上这里一出事,那边的太医就用最快的速度赶过来了。

皇后阻止了这一场混乱,太医就赶了过来,“快,去给皇上看看。”

顾妃面色苍白的站在皇上的床榻之前,看着昏迷不醒的皇上,两手搅着手上的绢子。今日这一场混乱,这一位顾妃仿佛是置身事外,只除了此可的面色看起来白了一点之外,全程都没有参与到这一场对皇后的诘问去。

“呜呜,皇上,您千万不能有事啊……”董贵妃跪在床上的床榻之前,呜呜大哭。

其他跟着的几个嫔妃一个个都在抹眼泪。

“都给本宫闭嘴,整日哭哭啼啼的,皇上这没什么事呢!你们一个个就盼着皇上出事是不是?”皇后呵斥了一声在哭的董贵妃,董贵妃噎了一下,就停止了哭声

皇后的视线扫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顾妃,顾妃能感觉到皇后看向她的那一眼里带着探究,她捏着手里的绢子,没有回头去看皇后。

太医正在全力救治皇上,一个个都是满头大汗。

冷静了下来,皇后就在脑子里回想今日之事,淑贵妃把宫女带了进宫,当着皇上的面指责是她害死的赵月嫣。为什么这个人明明都已经死了这么多年,还是阴魂不散的缠着她不放!还有淑贵妃是从哪里找到的人?在淑责妃背后的是谁?是董贵妃,还是顾妃,抑或是别的人?

……不对,董贵妃是个没脑的,今日这一出不可能是董贵妃搞出来的,那最可疑的就是顾妃了,但是顾妃又看起来完全像是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宫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很快的,住在东宫的太子和宫外的几位皇子们都已经知道了,还有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都往宫里赶过去。

三皇子和太子几乎是同时赶到,在来的路上杨绍慕就知道了宫里发生的事,一知道这件事是和他母后有关,他就知道这些人的目标是他了。当看到老三几乎是同时和他赶到,他就知道了这件事老三是早有准备,这就印证了他心里的猜测,果然是这一出是老三和淑贵妃为他准备的。

住在宫中的七皇子跟了过来,接着才是四皇子杨绍简和六皇子杨绍君,全部的皇子都已经在这里了。

当听到宫里出事的时候,李问的脑子顿了一下,他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些人是不是都疯了?

“都疯了吗?”这会儿胡人集结了几+万大军正在边关,敌人都没搞定,这会儿自己就先乱了起来。要是皇上那里真的出了什么事,怕是整个京城都要乱起来,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这个时候要京城出事了,直接影响到的就是边关那边的将士们的士气。

皇后杀死的赵责妃?

李问是在后来才知道这一位赵贵妃,说来这一位赵贵妃还是赵向毅的亲姑姑。当年的赵责妃是集皇帝的三千宠爱于一身,听闻当年的赵责妃刚进宫,皇帝连着三月都宿在那一位赵责妃那里,引得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上折子弹劾那一位赵贵妃,说赵责妃惑主,善妒,要求皇帝雨露均沾。

其实说来皇帝也是个可怜的男人,睡自个的小妾还要被大臣们管着。

自古红颜多薄命,美丽的女子多是活的不长命,是帝王的宠爱害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一名将门之家出来的女子,不懂得深宫里面的游戏规则,沦为了深宫斗争里的牺牲品。若说赵贵妃的死,必然就是宫里的那几位所为了。

至于到底是不是皇后娘娘,谁知道呢?

第二百二二章,二更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现在的问题是,当这个矛头指向皇后娘娘,这些人的目标其实是皇后身后的太子殿下,是想把太子殿下搞下去,其他的皇子才有机会上位。淑贵妃从哪里找到的宫女?如果这名宫女的身份属实,那当初这名宫女是怎么从大火之中逃离出去,这中间是不是还有别的人在。这件事牵扯到早已经死去的赵贵妃,那这条线,怕是已经埋下很久了。

在这件事情里面,其余的几位皇子和宫里的贵妃娘娘们在这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看来有的人已经是按耐不住,想要把太子搞下来,好替代太子坐上那个位置了。历史上凡事和皇权有关的斗争,必然都是一条带血的路,大家都打着不拼一把怎么会知道结果的想法,不到最后的那一刻,这些人都不会心死的。

只是皇上那里的情况,只怕有个什么万一,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是皇上出了事,怕不是什么好事。还有这件事关系到皇后和太子,在这个时候,太子那里是不能出事,不然京城这里怕是要不好了。

早在皇上病重只之时,李问就有想过京城这里有可能会乱,只是没想到这些人等到现在才动手。

“走吧,咱们也进宫去一趟吧。”李问叹了一口气,放下了手上的毛笔,准备往宫里进去。若是赵责妃之死真的和皇后有关,又让赵向毅如何自处,还有赵家到时候会如何选择。

他手中拿着皇上给的令牌,守门的侍卫不敢拦他,一路上他顺利的进了宫。

“你怎么也来了?”赵向毅见到进宫来的少年,觉得这个时候少年就不该进宫,他的眉头蹙了蹙,看着少年。李问看着拦在他面前的男人,心里有点无语,问道,“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更应该进宫里来。”这种时候他怎么可以不进宫?

“宫里乱着,你不好来这里。”赵向毅是为少年的安全着想,不想少年在这个时候进宫里来。

“还是要来的。”李问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不是有你吗?”

赵向毅绷着的线条松了松,大概是少年的这句话取悦了他,“不许乱跑。”

“知道了。”李问就差翻一个白眼,这人还真的当他是三岁小孩不成?宫里这种地方乱跑,他有九条命都不够他自个玩儿。

两个人压低了声音说了两句话,到底这会儿在宫里人多眼杂,不适合多说什么。两个人一同往皇上的养心殿过去,现在皇上还晕迷不醒,宫里的情况比他所想的还要糟糕。

宫中的那一位太后被众人请了出来,一身华服的太后坐在上座。

李问是第一次见到这一位太后,他是知道宫中有这么一位太后,只是这位太后吃斋念佛,不见外人,在这宫里是等于一个透明人的存在。听说当年太后是因赵贵妃的死,被皇上下令禁在慈宁宫不得外出,就不知道太后在赵贵妃的死这件事里面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宫里的这些龌龊之事多了去了,就不知道有几个人的手是干净的,怕是没几个人的手是干净的。

一看这一位太后的长相,李问就觉得就不是一个吃斋念佛,慈悲为怀的人。

“今曰到底是怎么回事?皇上这要出了什么事,哀家为你们是问。”被请出来的太后摆明了是来问罪的。在早来之前,太后就知道了宫中发生的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她不过是借了董贵妃的手,这个蠢女人还想来利用她了?

董责妃自然是加油添醋的把宫女指证皇后的事情说了出来。

听了董责妃的话后,太后就是开口让皇后交出执掌后宫的凤印,“哀家看在此事查明之前,皇后不好再拿着凤印,皇后你就把凤印拿出来,……交给董贵妃暂时代为执掌,待事情的真相查明之后,洗清了皇后身上的嫌疑,再把凤印交回去给皇后吧。”

皇后知道这凤印要真的交出去,等再要回来怕是难了,因而她自然不会真的那么傻把凤印拿出去。当年她让太后压在底下,今日她已不再是当年的上官婉清,她不再怕太后了,太后也没那个能力拿她怎样。

“凤印是皇上交由儿媳,让儿媳执掌后宫,儿媳要对得起皇上的信任。如今皇上昏迷不醒,儿媳更是要代皇后管好这个后宫,不然……今日淑贵妃就能随便带一个宫女进宫里来指着儿媳胡说八道。明儿是不是就有人能带刺客进宫里来?伤了儿媳倒还不打紧,这万一要伤了皇上,这责任谁能担了。”皇后这话的意思也很明白

,凤印她是不会交出去的,除非是皇上让她把凤印交出去,她才会把凤印交出。

只是一想到皇上那里,皇后的眼里闪过一道黯然。

……当初皇上能为了赵月嫣杀了那么多人,不知等皇上醒了之后,又会翻起什么样的风浪了。若是皇上一觉不醒了呢?她的儿子当上了皇帝,她就是身份尊贵的太后了。

“你这是要违抗哀家的话,哀家说的话就不管用了是吗?”太后看着皇后的的目光中闪过一抹阴冷,问道。

“儿媳不敢。”皇后站在太后的面前,态度不卑不亢。

原来太后是董责妃请出来的?看到站在太后身边的董贵妃,李问在心里摇摇头,这个董责妃就不是一个聪明的,把这一位老佛爷请出来有什么用呢?后宫早已经是皇后的天下,这一位太后的权力早已经被架空,想要从皇后的手里夺走凤印,实在是痴人说梦话。

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把凤印拿在手上,又能拿多久呢?也不知道董贵妃怎么想的。自己被别人利用了还不知道,李问在心里摇摇头,就不知道董相那么精明的人,怎么会教出一个这么蠢笨的女儿。

赶到宫里来的大臣们都知道了宫中发生的事情。

当年皇上为了赵责妃,置整一个后宫的女人于不顾,所以当年赵贵妃死了的时候,不少的大臣们心中都暗暗的松了一口气。他们这些人和宫里这边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关系,若是皇上只宠着赵责妃一个,那他们千辛万苦才送进宫里去的人就没什么用,他们怎么会容许。

好在赵责妃后来死了,宫里对外宣称的是赵贵妃是因病去逝,他们知道内情的人都知道赵责妃是被人下毒毒死的,当时赵责妃死的时候,腹中的胎儿都已经有七个月大了,生下来都还活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跟着没了。

说来赵责妃母子二人也是可怜之人罢了,哎……

没想到隔了十多年后,又有人把当年赵责妃的死翻了出来,这事难道真的是与皇后娘娘有关系?大臣们的心里纷纷的都在猜测。

不过这个时候比起当年赵贵妃的死是不是与皇后有关,他们大家更在意的是皇上什么时候能醒过来。当年皇上才因为赵贵妃的死病了整整一个月,而今皇上又因为那一位死去的赵贵妃吐血昏迷不醒,还真的是……

要是皇上这一病不醒,后面的事情要如何应对,这个才更是关键。

这些官员们在背后都有各自支持的主子,他们当然是希望自己所支持的主子当皇帝,这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前程,和整一个家族的命运。因而可以说,与其说这些大臣们更关心皇上是何时醒来,不如说他们更关心是哪位皇子能顺利继承皇位,在皇上宣布的圣旨没下来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皇上的病榻前,太子和三皇子、四皇子、六皇子以及最小的七皇子都守在皇上的床前,朝中的大臣们都跟着在这里。两位年纪还小的公主并没有宫人抱着到这里来。

“陈太医,父皇的情况如何?”

“皇上的情况暂时稳定了下来,至于醒过来……”太医不敢保证,这个还真的不好说。

一群太医忙活了半天,总算是把皇上的情况稳定了下来。

天快黑了,宫门要关上了。

看这个情况皇上一时半会醒不了,在宫里守了大半天,大家都是站了一天,连口水都没喝过,身体再好的人都撑不住,更别说一些年纪大了的老臣,站得两条老腿都在打颤。

“今日大家在这里等了一天,想必大家都累了,皇上这里有太医在,孤看大家就都先回去吧,待明早再过来。”宫里不好留太多人在这里,作为太子的杨绍慕就发话了,让大家先回去休息。

今曰之事,事关到皇后,只是在事情尚未查明真相之前,众人都不能给皇后定罪。哪怕赵贵妃当年的死真的和皇后有关,这件事会不会关系到太子,皇上会如何处理,还待皇上醒来后才知道。

若是皇上不醒,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就是太子殿下,所以在这个时候,太子依然是太子。太子是皇上亲封的太子,这么多年来都是太子,朝中有一帮大臣是支持太子殿下。

太子就是第一位顺位的储君,若是皇上这里出了什么事,太子是要接管大成的

人。所以这会儿太子发话,还是比较管用的,一些人就是心理不服的,也知道这个时候不好继续留在宫中,不如等明日再过来。

杨绍康的心里在想着别的事情,看了太子一眼,带着他的人走了。

第二百二三章一更

“皇上这k,就劳几位太医多看着点儿了。”太后与太医们说了一句,看了一眼躺在龙床上昏迷不醒的皇帝,抬起手,任身边的宫人搀扶着起了身,带着身后随行的宫女太监们离去。

皇后看了一眼太子,知道太子会处理好这里,就先带着后宫里一众的嫔妃们跟在太后的身后出去了。董贵妃倒是想留下来照顾皇上,这个时候太后和皇后都走了,最终还是乖乖的跟着众人一起走了。

杨绍慕微微的低下头,恭送太后和母后离去。

待到太后和皇后他们都走了,杨绍慕安宫人送大臣们出去。

董相看了一眼昏迷不醒的皇上,面色晦涩,与太子说了一句“下官们告辞。”领着身后的众多位官员们走了。一些年纪大了的老臣在宫人的搀扶之下,颤颤巍巍的往宫门走出去。

见状,杨绍简与太子说了一句话,就先行离开了。

年纪小的七皇子哭得两只眼睛又红又肿,在董贵妃派来的宫人的劝说之下,跟着宫人回去了。皇子们大多是在十五岁就出宫建府了,只有年纪尚小的七皇子还是住在宫里头。

到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走了,皇上的寝室里面就只剩下太子和六皇子在这里。孙公公上前劝说道,“太子爷,六殿下,两位主子您们在这里已经守了一天,这里有老奴和太医们在,不如两位主子您们回去歇会儿。可别累坏了身子,皇上这里还需要两位太子爷和六殿下。”

“父皇这里就麻烦孙公公和诸位太医们了。”杨绍慕并未说什么,只是吩咐了孙公公一句照顾好皇上。

“奴才会的。”孙公公低头说道。

“太子殿下请放心,臣等一定守好皇上。”太医们是要留在宫中,轮流守候皇上这里。皇上这个时候要出了什么事,他们这群太医们都怕是不会好过。

只是天子的这个情况,怕不是太好,这些太医们的心里都清楚,只是谁都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太子和六皇子从皇上那里出来,杨绍慕并未去到他母后那里去,而是带着人往东宫的方向回去。杨绍君跟在他二哥的身后,见到他二哥沉默的脸,他已经许久没在他二哥的脸上看到这样的表情了,他本来想问一点什么,最终还是闭了嘴什么都没问。

“殿下,皇上醒了吗?”司徒雪见到太子回来,她知道今日宫里出了事,太子出去到现在才回府。她在府上照顾孩子,并未跟着太子进宫里去,宫中的事情她大概也听说了些,如今见到太子回来,她便是上前关心的问皇上的情况如何了。

“不必担心,父皇那里有太医们在。”杨绍慕并未细说宫中之事,只是叮嘱道,“你在府上看好暄儿,暄儿还小,需要人照顾。”

“是,殿下,您不说,臣妾也会的。”这个不用太子吩咐,她都会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这个不止是太子的嫡子,还是她拼了命生下来的儿子,没有人比她这个当娘的更希望儿子好了。

曰后太子有可能会有别的孩子,但是对司徒雪她来说,只有这个孩子是她所生,是她的亲骨肉,别人的孩子终究是别人的孩子,到底是隔了一层。只有亲生的孩子,才会是她的依靠,早在嫁给太子当太子妃那日起,司徒雪就明白她今后可能要面对的一些事情了。

能遇到太子,是她的幸运,只一眼她就被太子的样貌和气度迷住了,她爱这个男人,亦爱他们共同拥有的孩子,暄儿是他们两个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