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据传近段时日梁稷几乎每日出入纪王府,在朝中每每太子与纪王发生分歧之时,更是堂而皇之地站出来帮纪王说话,与他往日里的行事作风大相径庭。昔日里梁稷虽与纪王私交甚好,但却从不牵扯朝政,现如今诸多行为,分明表明了他在太子与纪王的争斗之中,梁稷终于迈向了纪王那一边。

而据说,他如此行为,也引起了其父太尉梁忠的不满,父子二人之间矛盾重重。

这些传闻有真有假,荣焉并不会都相信,但仅凭今日却可以证明一件事——梁稷与高淳之间的关系,确实远超于前世。

或者说,梁稷现在的种种行为确实表明,他站在了高淳那一边。

若换先前,荣焉说不定会针对梁稷进行冷嘲热讽,迫使他离席。但今日,他却只是朝着梁稷看了一眼,就淡然的收回了视线。

梁稷将他的反应都收入眼底,神态自若的喝了口茶。他想起方才在府门外荣焉说的话——“没有什么能阻拦我的脚步了。”

梁稷微微抿唇,他确实没打算再阻拦荣焉的脚步,因为,他也有自己想走的路。

各怀心事的短暂沉默之后,荣焉朝着孙翌看了一眼,开口道:“要说气色,孙主簿的气色倒是更好一些,想来是殿下苦心求医起了成效。”

高淳也跟着朝着孙翌望去,唇畔勾起笑意:“转过年之后,孙主簿的身体确是好了许多,本王也总算能放下心来。”

孙翌在荣焉开口时,目光就冷冷地凝在他身上,听到高淳回应,又转过视线,朝他笑了一下:“一直以来,多亏殿下关照,不仅捡回我这条命,还遍求良医来治我的陈年旧疾,孙某便是结草衔环,也难报殿下恩情。”

高淳轻轻摇头:“孙主簿若是如此说,便是见外了。”

荣焉噙着笑意看着二人,轻轻道:“殿下本就才智无双,现今又有孙主簿这样的能人相助,又怎怕大事不成。不像我孤木难支,也不知何时才能得偿所愿。”

“荣焉你也不算是孤木难支吧?”高淳轻轻笑了一声,给自己倒了杯酒,“听说魏国又有了新的变动?”

荣焉浅笑:“殿下倒是消息灵通。”

话落,他也不藏私,从怀里摸出一封密信,径直递到了高淳手里。

那信便是李页前两日送到他府里的,信上所言便是魏国荣玄处近况——

月余之前,魏国重开恩科,不论出身、不看背景,广招国内饱学之士至陵州,经多轮会试从中选拔出了一批才学过人,目光见识深远的寒门子弟,荣玄大喜,亲自主持殿试,钦定一甲三人,授职入朝中为官,其他人也分发至各部、甚至各地任职。

寒族子弟入朝为官,虽然人数并不算多,官位也并不显眼,却已足够引起世族的不满,荣玄为了避免激发矛盾,适当退让,擢升了一批世族子弟给予安抚,原本此事至此,便算告一段落,却不成想,变故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