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余铭等了半天没等到第二个回答,叹了口气:“我猜你心中肯定也疑惑,为什么有些同学细节抠得不如你,线条明暗的把握也不如你,却能拿到比你高的分数。其实你刚才的回答就告诉我你还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那就有点严重了。”
蒋义:“我其实也感觉最近画得吃力……”
姚余铭挑眉:“吃力便是不足之处,还需要训练和改进。”
蒋义轻轻点了点头:“姚老师能帮忙指点一下吗?”
姚余铭看向正前方:“看到我今天让你们画的鼓楼了吗?”
蒋义跟着一起看过去,点了点头。
姚余铭:“我每次带你们出来写生,都选的是有风或者小雨的日子,今天也是,风比较大,知道为什么吗?”
没等蒋义回答,又听姚余铭道:“因为这些日子,景色是会变的。你看现在有风,风吹树,树枝丫树叶会往某个方向倾斜,这是一个动态的效果。你交给我的作业,不得不说建筑外形和景色总体看上去很好,细节也很到位,但细节都是错的。”
“比如说你今天画的,鼓楼画得很好,但鼓楼下面那一圈树和灌木丛,它们的动态视觉效果就没有画出来,你的画就像是给了你一张照片或者给你了既定场景画出来的,没有灵气,不像是在室外写生,倒像是平时画静物的状态。”
“你缺乏的是对动态事物的想象力,这可能也因为平时你临摹或者画静态事物画多了,所以现在对于动态景象的把握能力不够。那些分数比你高的,都是因为画出了那种动态的趋势。”
蒋义听完姚余铭的话,这才恍然大悟,突然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纰漏。
的确,上辈子他跟着楼上的老爷爷学画画,头几年学基础,后面就开始临摹老爷爷的画,或者找一些零散的名画回来临摹,有时也会画一点静态的东西,或者对着照片画。
所以他对动态的景物把握能力不够。
而这点被姚余铭准确地点出来了。
蒋义反复琢磨姚余铭的话,静静盯着那些在风中摇曳的树枝,一时间忘记了姚余铭还在他旁边。
姚余铭见蒋义陷入了沉思,陪着蒋义站了一会儿,便道:“你先在试着把动态的感觉画出来,让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画里的景色是有风的。”
“好。”
学习和转变的过程是艰难的,接纳新事物更加艰难。蒋义已经画了五年多了,他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才能得到提高。以往他不会画的东西大多数时候都是看了现成的再学,这次的东西不一样,虽然也可以看别人画的参考一下,但动态的东西,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必须要靠自己去探究。
蒋义尝试着画,这次他的速度慢了许多,下笔也更加注意了,一个下午下来过得很充实,卡着下课收作业的时间点才依依不舍地把作业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