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墨分五色

由此可推测此船原长18—20米,宽5米。

此船残存16个舱位,但多数隔舱板已损坏。

除东部船头三个舱位较窄外,宽度30—60厘米,其他舱位一般宽度为90厘米。

只有东六舱稍宽一些,为134厘米,西四舱最宽,为178厘米。

在船的西南部,发现一根圆木,出露长度为250厘米,周长77厘米,宽22厘米,高26厘米。

剖面呈“凸”字形,基本可定为龙骨。

通过这些细节,陈文哲可以完整回朔出这条船从开始修建,到一直沉没的整个过程。

很多重要的信息,就是通过整条船中,一些重要部位,回朔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得到了很多信息,特别是这条船从下水之后,经常跑得航线。

只要了解南太平洋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再根据历代以来的天气、水纹情况,结合航路周边的一些危险海域,想要找寻一些沉船,还真是不难。

这也是这一次打捞沉船,陈文哲的最大收获。

除了这些可能的收获,能看到的收获,就是那些瓷器。

经过五十多天的抢救性发掘,陈文哲他们共打捞出,产自景镇清康熙年间的瓷器1200多件。

这批瓷器以青花器为主,兼有少量的青花釉里红、青花色釉、彷哥釉瓷和五彩器等。

这些瓷器大多制作规整,器形有很多。

主要有将军罐、盖罐、凤尾尊、筒瓶、筒花觚、炉、盘、碟、碗、盏、杯、高足杯、小瓶、葫芦瓶、粉盒等。

由于保存手段很好,加上沉船之时,正好让整个存储舱室撕裂。

让这些存储瓷器的大木箱,全都被甩出,分散掩埋在了海底,这才让这批瓷器保存完好。

当然,那些没有被埋入海底的瓷器,不是被海水破坏,就是被人打捞走了,也落不到陈文哲手中。

所以,他打捞上来的,都是保存完好的瓷器,特别是釉面保存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