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年间,显然是明代外贸最活跃的时期。
像是陈文哲的发现,并不是偶然,根据国内的一些专家研究史料,南海地区的至少有6艘沉船,属于万历时期。
粤省博物馆藏的明代中后期沉船,就有不止一艘。
其内的陶瓷来自于两艘沉船,像是“南澳i号”及“万历号”,均属于万历时期的商船。
其内出水的瓷器也有不少,其中经典像是明万历漳州窑青花“粮”字大盘。
漳州窑青花“粮”字大盘高87、口径330、底径130厘米,于“南澳i号”发现。
还有明万历景镇窑青花封侯爵禄图“富贵佳器”款盘,它高42、口径185?191、底径120厘米,也是于“南澳i号”发现。
“南澳i号”,沉没于粤省南澳县三点金海域。
学界对于“南澳1号”的年代认识有万历年间、万历三十六年以后、隆庆开海之际几种看法。
但总体而言,“南澳1号”的青花瓷年代,指向为明代晚期。
“南澳1号”船载瓷器,主要为胡建漳州窑系和景镇窑系产品。
其中漳州窑系瓷器,达2万件以上;
景镇窑系达5000件以上,有青花和五彩两个品种。
从此可以看出,“南澳1号”的船载瓷器,以漳州窑的青花瓷器为大宗,青花大盘和带盖钵是代表物。
这些青花瓷器的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发灰或者较为暗澹。
其上绘制的人物或花鸟图桉比较随意,底足粘有细砂,也就是所谓的“砂足器”。
很显然,陈文哲发现的这一艘沉船之内的瓷器,也是来自这两个地方。
所以他发现的瓷器,即有胡建那边的,也有景镇的青花瓷。
一般来说,出海的瓷器,肯定是就近采购。
于这一点来说,肯定是采购胡建这边的瓷器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