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2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二十世纪清朝覆亡,景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
我国的官窑制度,在景镇延续了632年。
景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巧的官办瓷厂。
景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
让这座城市成为我国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再说回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
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记载:“宋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当时的京师即汴京,因宋代汴京遗址已沉入地底,到今为止,尚未发掘出北宋官窑遗址。
因此,对于北宋官窑遗址缺乏考古发掘地资料和充足的文献资料的支撑。
时到今,关于北宋官窑遗址在何处,仍有不同说法。
一般有三种说法,一说北宋官窑即为汝窑;
二说否认北宋官窑的存在;
三说为北宋官窑即为汴京官窑,它与南宋时的修内司官窑先后存在。
支持第三种说法的人较多。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
器多彷古,主要有碗、瓶、洗等。
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澹青、粉青、月白等。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
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南宋时先后设立了“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
南宋官窑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
釉面乳浊,多开片,釉色有粉青、澹青、灰青、月白、米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