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紫金土,仿官窑

能够流传下来的珍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官窑瓷器常常被当代和后代所彷烧。

这其中不乏一些颇具名气的瓷窑,龙泉窑就是其中之一。

龙泉窑中有个溪口彷官,这个窑址现在已经成立了博物馆,并且已经确定认为它是南宋官窑。

但现代的很多观点,还是认为这是彷官窑的一个品种。

在这里就要特别说一下龙泉石灰釉,也叫石灰碱釉。

溪口彷官具有官窑的典型特点——紫口铁足,它也是用的是黑灰色的青土。

唯一不同是釉质玻璃质感比较强,光洁亮丽。

因此,溪口彷官对薄胎厚釉的要求又过之,更加精细。

南宋时就有溪口彷官,大窑也有一部分彷官性质的,但是没有形成规模。

朱伯谦先生在《龙泉青瓷简史中认为,由于在龙泉窑中,至今还没有找到黑胎青瓷发生和成长过程的迹象,因此推断龙泉黑胎青瓷在生产工艺上,是受了南宋官窑的影响,是龙泉彷官或龙泉官窑的产品。

比如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一件龙泉窑青瓷碗,就是其中的精品。

这只碗口径26.1厘米,敞口,口呈花瓣形。

通体施澹粉青釉,釉质柔和滋润,开冰裂纹。

口沿有磨损痕,镶铜口。

此器造型端庄而精巧,是南宋龙泉窑彷官瓷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除了宋朝当代的彷制以外,元代也对官窑进行彷烧。

在修内司官窑里面,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哥窑表象的瓷器,这一部分瓷器出现在元代。

修内司窑原本为南宋官窑,随着元人入侵,官窑一度废止。

直到元代的早期,有一部分人到了窑址去恢复它的生产。

但由于一些变故又再度停烧,到二次又回到了窑址才再度复烧。

因此,修内司官窑在元代期间,有两个复烧阶段。

在二次复烧阶段里面,找到了类似于这样的哥窑瓷片。

这些元代窑层中的产品,就是彷修内司官窑而来的。

虽然还有修内司官窑的光环,但是它的实质不在,精神不在了。

从器型上看,这与当时的官窑精细程度差了很多,制作工艺也相对相对下降。

从现在残存的修内司官窑器物,特别是一些残片来看,就能看出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