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官哥分明

哥窑的瓷器,官窑的瓷器,所有瓷器的釉色都不符合元人的审美观。

再说背景也不一样,元人不喜欢用青瓷,元人尚白尚蓝。

元代人喜欢金戈铁马,驰骋千里的这种感觉。

他并不喜欢宋代人这种小桥流水的感觉,所以从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判断,不可能是元代复制宋代的官窑。

所以,说哥窑是彷官窑的可能性是非常小。

当时光过去了几百年,我们在收藏市场上,是否还可以找到哥窑瓷器的影子呢?

如果有,那它们的真假如何?

哥窑的存世量,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明代的早期,有彷制烧造,就是宣德时期。

尤其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又一次开始大量的烧造。

所以我们现在碰到的哥窑,大致都是清代彷制的。

所以哥窑瓷的鉴定还是很重要的,首先哥窑器必须具有众所周知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前者是哥窑的与众不同的裂纹,大纹为“铁线”,有的显蓝。

大纹中套的小纹为“金丝”,有的不一定显金黄。

大纹小纹合称为“面圾破”,它应当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

后者是哥窑显露的较为特殊的胎色,但两者往往如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

瓷胎满釉器,有“紫口”而无铁足。

而铁足,应当是胎质本身的无釉颜色。

铁足如是人为施加的一种黑色釉,其真伪值得怀疑,与《七修类稿续编中记载的“其足皆铁色”相悖。

再就是釉色,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澹不一。

哥窑的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

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

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

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

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