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博山传统炸肉制作技艺,也被列入zb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除了炸肉,还有顺祥斋烤肉制作技艺。
上世纪民国初年,一位顶级大厨为掌握一门手艺,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小炉烤肉,挑担子上市,因质量精到,备受顾客欢迎,人以其名送“周氏顺祥斋”称誉,顺祥斋烤肉从此成名。
博山烤肉,皮酥柔嫩,气味幽香,食而不腻,非常受人们欢迎,誉满山城。
皮酥肉嫩,入口不腻,味美可口。
热烤肉加白糖,用鲜荷叶包后再吃,肉酥嫩、味鲜适口;
凉烤肉加绿豆小粉皮再加鸡蛋,做成汤菜,味道更为鲜美;
另外还可做各种冷、热拼盘、烩菜等。
除了做各种才,还有就是糕点和酥锅。
景德东糕点制作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东糕点制作技艺源起于博山,辐射zb地区,历史悠久。
这种糕点品种多样,花式繁多且滋味各异,具有酥松绵软,口味纯甜、纯咸等特点,成为一代人味蕾的记忆、喜爱的食品。
源远流长的景德东糕点制作技艺,无论是从手工作坊、家庭传承到现在的企业化、精细化传承方式,还是制作工艺革故鼎新都凝聚了一代代劳动者的智慧。
无论是品牌文化还是传统技艺,都蚀刻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再就是酥锅,这种美味如今传遍鲁中,但是这道传统菜品,最初发源于博山。
酥锅最初口味偏咸,在冬季当过年菜来做,一大砂锅全家人能吃很长时间。
博山有句民谚:穷也酥锅,富也酥锅。
制作酥锅的原料,可以根据自家境况自由混搭。
富有之家做酥锅,整鸡整鱼摆进砂锅里;
蓬门荜户做酥锅,鱼头鱼尾、碎肉鸡架照样一锅炖。
正所谓,“家家做酥锅,一家一个味”。
陈文哲感觉这一次他算是学到了,不止是手工艺,还有厨艺。
也幸亏那位大师生活的年代特殊,要不然很多都是独门绝艺,人家凭什么交给他?
六七十年代,可真是个神奇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