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瓷上锦绣

只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曹庆春为了收这些东西,绝对是用心了。

陈文哲眼前的这些盘子,是在上釉烧成的素色瓷器上,用刀具镂刻书、画作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制品。

凋刻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等。

作品构图清新,线条流畅。

刻画的人物神态生动、栩栩如生,每一件都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阑

这种刻瓷作品制作起来也不算复杂,制作过程是,先用刀尖刻出点线,再涂墨上蜡。

即在瓷面上出现山水、花鸟等画面或各种书体的字迹。

既保持了传统的书、画风格,又发挥了晶莹光洁的瓷面特色,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且经久不泯。

瓷刻最早源于民间,明末清初已有了专门从事陶瓷凋刻的行当。

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当时并没引起世人的关注。

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统治者御用的需要,朝廷特意设置了“造办处”,制作了很多优秀的瓷刻作品。

清末时造办处解散,部分瓷刻艺人寓居大海市,该技艺得以在上海传承。阑

瓷刻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冲刻,另一种是手刻。

前者容易表现金石味,后者容易表现线条的流动飘逸。

但两者均需作者有较深厚的书画功底,而且更需要作者吸取金石篆刻的用刀方法,有握刀錾刻、以刀代笔的技巧。

看到最后,陈文哲发现曹庆春还有后手,那是一件大型屏风。

他知道,这应该是现代的作品。

但是,不要以为现代作品就一定不如古代。

就比如这种屏风刻瓷,就是现代手艺人结合古代工艺,达到的最为巅峰的刻瓷作品。阑

可以说,这种作品是经过多年不断挖掘、探索、反复试验之后得到的成果。

这是大海市瓷刻艺人,将独特的凋、刻、磨、皴、擦、染等方法,开创性地运用到大型插屏之类的作品中,才能得到的成果。

再配以红木镜框,使之既有艺术欣赏性,又有一定的实用性,从而一展瓷刻新风。

刻瓷的巅峰境界,就是在方寸之间,筑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