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一石激起千层浪

其它美石都能取而代之,而这近三千万成交的小石蛙就是明证啊!

持这种态度者,多为植根未深的心浮气躁之徒。

他们对《说文解字的认知,也多半是来自于网络上的断章取义。

为什么不去看看原文中“其有五德”云云的后缀呢?

如果用这些玉德加以限制,包括其它产区的软玉在内的一众“美石”,在古人的认知之中,都只能被称之为“石之似玉者”。

至于高价成交的这件小石蛙,它恰恰证明了,当前和田玉被严重低估的真相。

请注意,陈文哲在这里的观点,并非是要简单地打压“石”,而抬高自己所推崇的“玉”。

他一直以为,一件收藏品的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部分。

且这两者,就像人的肉身与灵魂一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具体到这种大理石蛙上,就体现为廉价的材质与悠久的历史、精湛的艺术,以及深厚文化价值的有机结合,这才是它能够以高价成交的根本原因所在。

与其情况相似,2007年,一件出自于美索布达米亚文明的石狮,以4.7亿元的高价成交。

这件被命名为葛诺母狮的石凋,算是世界上最贵的石凋。

当年拍出了5720万美元的天价,足可见精神文明价值,在这些收藏品中占据的地位之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件外国的石凋,卖了四点七亿,而一件国内商代的石蛙,却只卖了两千八百万呢?

这连人家的零头也不足啊,其实这也要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归根结底,还是我国国力不强,人民自信不足的表现。

而像是这样的大理石凋像,在国内并不少见,比如殷墟遗址出土过好几件。

像是殷墟西北岗1001号墓的石虎建筑石凋,还有虎首人身虎爪型立凋和大理石枭型立凋。

殷墟之中的石凋作品很多,当然这些是没法讨论价值的,因为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相比其他古董,比如字画的物质依托,不过是些纸墨颜料。

瓷器的本质不过是矿物粉末,它们的价格之所以能够屡创新高,主要还是仰仗于其身上依附的人文价值。

那么是不是美丽的石头,就比所有美玉的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