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四章隋侯之珠的异变

因为从唐代开始,主要是从中、晚唐时期开始,随着白釉瓷器生产技术的成熟,北方地区的许多瓷窑开始生产绿釉瓷器,直至明清相延不绝。

从唐代开始,绿釉瓷器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

而绿釉瓷器从烧成工艺上,总共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跟唐三彩相关。

这一类瓷器,先在高温下烧制素胎坯件,出窑后再施添加了铅等助融物质的低温彩釉。

之后入窑进行低温彩烧,大体在700c至900c的温度下烧成。

这类器物有单色的黄釉、绿釉器物,也包括黄绿两色或三色的器物,常常被称为三彩器或琉璃器。

此类器物包括有瓷胎和陶胎两种,因此人们或称其为三彩瓷器,或称为三彩釉陶,其实这是难以严格区分的。

如果除去唐代的俑类器物,仅从器皿类器物看,用这种方式烧制的低温釉器物,在中唐时期就已相当成熟。

看到这里,陈文哲已经有点惊叹,这里面的干货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早知道隋侯之珠还有这种能力,陈文哲哪里还用跟武三带来的那两个老头探讨相关技艺?

此时的陈文哲,可以说是老鼠掉进了大米缸,他想要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隋侯之珠可比一座数据库还要好用,可以说只要他想学什么,只是在脑袋里一想,就有相关知识浮现。

这样一来,他学习起来就方便多了。

此时查看绿釉的一种烧成工艺,可以说是从古到今,所有相关技艺,他都可以查看。

当然,如果没有点基础,这些看了也就看了,也许看了还会看不懂,更是对他传承技艺一点鸟用都没有。

但是,此时的陈文哲不同,他的基础很牢固,很多知识点,他看一眼就能学会,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这也许才是隋侯之珠放开知识库,让陈文哲随意学习的基础吧?

丢掉脑袋之中没用的想法,陈文哲再一次沉浸入学习之中。

先前陈文哲从古到今,捋过青瓷的生产过程,而这一次是针对绿釉瓷器的探索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