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暗道的事,早就被四处探索地素素发现了,应该算是机缘巧合,因为密道口相当隐秘。而且那条暗道相当长,一直通到长安城外,足有数里之遥,也极之宽阔,想必是大唐未定时,长安城中的显贵挖来储存财物,并且为逃命方便而用。以前的店老板肯定知道此密道,但一直未报与官府,大概是为了走私货物方便,没想到因贪小利而吃大亏,最后落得基业被毁,有家不能回的地步。他从素素口中知道此密道后,还以为从此进出长安就方便多了,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哪想到小凤带着雷人馆的姐妹亲手封了出入口,而现在李世民又怀疑了,看来大唐的人真不好对付呀。
“我听素素说,无意中是发现有一条密道。”突利知道此时才和李世民结盟,不能撒谎,在脑筋急速转了几下后,干脆老实承认,“不过凤老板并没有告诉雷人馆之外的人,而且已经封死此道,看来是不想介入各种纷争,只想老实做生意而已,我想秦王不会找她们麻烦吧?”
李世民微笑摇头,“我地王妃与雷人馆的几位姑娘交好,我怎会多事?不过今天听说元吉所为,一时感慨罢了。”
突利点点头,“不管怎么说,素素与秦王妃是朋友,我与殿下也是朋友,以后有什么事互相帮衬着,今天就此告辞了,相信不久后就会相见。”
李世民也不婆婆妈妈的挽留,站起身送突利到门口,看到长孙无忌守在门外不远处,大概是因为他与突利谈的时间太长了,显得有些焦急。
“有什么事和个武馆小学徒谈这么久呢?”望着突利挺拔的背影,长孙无忌疑惑道,“不会是--他就是那个什钵吧?”
“就是那个什钵。”李世民一笑,抬步走向屋内,待两人坐下,才把什钵就是阿史那什钵,也就是突利可汗地原因和两人私下结盟的事说了。
长孙无忌先是惊讶万分,继而大喜。
“这是天助秦王啊。”因为书房内没有其他人,他不禁喜形于色,兴奋的走来走去,“这一路上,我总觉得此人非平凡之辈,他虽然看来忠厚老实,但时尔有英气显露,原来竟然是突利可汗。不过,刚才齐王的守卫还假装无意逛到这边来,和我闲聊了几句,幸好咱们之前商量过对策,没露出破绽,但齐王大概怀疑了,你要小心哪。”
网友上传章节 下卷之第二十七章 儿臣知罪
长孙无忌带人给李世民报信之事是秘密进行的,否则说起秦王手下获知了一百死士之事,但秦王并未报与皇上得知,也是值得怀疑的地方。李世民又不能说李元吉身体里隐藏着一个李玄霸,而之前长孙无忌也和小凤谈过,她保证也不会说出此事,相信太子更不会,因为他肯定要抵死不认死士之事的。
所以,当长孙无忌出现,因为正好带着长安运来的精致食材,李世民就将计就计,说成是皇上胃口不佳,在自己出门打野味的同时,急召自己手下运了些可口食材来,又不愿太招摇,这才秘密前来的。
“我做什么事他都会怀疑。”李世民有些轻蔑,“除了暗箭伤人,他也不会别的,咱们小心就是。现在太子到了吗?”
“咱们的人已经递了消息过来,太子昨晚先到的雷人馆,加府后就起身了,一路快马加鞭,相信今天晚上就会到了。”长孙无忌道。
“一行几人?”
“只有太子和他的贴身属下韦挺和王,布衣素冠,马歇人不歇,完全是请罪的架势。”
“是凤老板给他出的主意。”李世民立即断定,“我大哥这人有点羞涩,请罪这档子事或者他心里是可以的,但要他做足这些门面功夫,平时是断不会的。”
“那你要如何?”长孙无忌问。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眼神中流露出狠决的神色,但片刻目色转柔,还有点痛心的感觉,叹道,“父皇许我太子之位,假如我能平定杨文干的叛乱的话。平叛是十拿九稳的事。可父皇却未必不反悔,而且我大哥--”说到这儿,似乎回忆起了什么,“小时候,他疼过我的,这一次,就放过他吧。父皇可能很生气,但只要我与元吉为他说情。他不必送了性命。”
长孙无忌深为了解李世民,明白他若非被逼急了。绝不肯做出这等绝事,但心中总有一分疑虑,“如果太子大旗这次仍然不倒呢?”
李世民摇摇头,“我不知道。照道理说,这次谋反地事证据确凿,太子既然来请罪。也肯定是承认的了,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地位怎么还能保住?但是无忌,记得元吉做的那些滔天错事吗?他曾经临阵弃城而逃,还逛骗前方大降,当街射死过官吏之子,打死乳母。这些事,我父皇可也找到理由睁一眼闭一眼的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