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金花“登报结婚”没几天,霍阿旦组团前往港城演出,回过神来的时候,江山已经易色,他回不去了。
隔年,红星共和国与花旗国决战北疆,外交陷入孤立,四面封锁,战略资源极度匮乏,急需“爱国华侨”踊跃襄助。
霍阿旦挺身而出,领着戏班里的几个兄弟,在粤江两岸,殖民政府的枪口下“走私”管控物资。
一开始,他们买不起船,就几条舢板,几个师兄弟,却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在各方势力的轰炸围剿中屹立不倒,渐渐地由小而大,成了气候,还牵头组建了“震旦商会”。
到60年代,已然雄踞一方。
留在沪城的甘金花母子,也随着万里之外“师兄们”的荣辱沉浮,艰难度日。
母子时而是“爱国华侨”的家眷,享受侨眷待遇;
时而是“资狗”余孽,被揪斗,在各种运动的夹缝里挣扎求活。
只要有机会,甘金花就打申请报告,要求携子前往港城,与丈夫团聚。
霍阿旦为了能早日把母子俩接出去,“爱国华侨”当得一丝不苟。
多方努力,终于获批离境的时候,“浩劫”开始了。
持续数年的全国性混乱,让红星共和国内政瘫痪,负责安排甘金花母子出国事宜的“侨办”主任都进了牛棚,自身难保。
“爱国华侨”?
不存在滴!都是亡我之心不死的资狗!
“侨眷”?
呸!都是里通外国的内奸,腐蚀群众革命意志的毒虫!
时局崩塌,命悬一线。
甘露的这位“姑奶奶”没有坐以待毙,她拿出昔年混迹十里洋场的手段和魅力,在粉墨登场的“造反派”之间左右斡旋。
还设法避开了“革命群众”的监控,通过隐秘渠道,让刚成年的儿子甘煜秘密前往粤城,游泳渡江,与霍阿旦会合。
侨眷
甘金花自己滞留国内,孑然一身,已然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她究竟是怎么躲过“浩劫”最疯狂的那几年,活到今日的,饭店里的“革命群众”都说不清楚。
臆想出来的理由,清一色跟风月有关,从他们一口一个“甘破鞋”的轻蔑表情就知道。
甘露听得心情激荡。
打从掀起话题,她就再也插不上嘴了,一群吃瓜革命群众唾沫飞溅,八卦指数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