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原理是不变的,但是太阳本身却会变。随着太阳的老化,它会逐渐开始升温,变得越来越热,导致蓝星温度也不断上升。

当太阳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蓝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会出现分解反应,逐渐减少它们的含量。

大家可能觉得这些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消失是好事,其实不然。因为有一大批生物还需要依赖它们生存,那就是植物。

第二百六十九章 气候骤变

如果大气中没有了二氧化碳,植物要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呢?

随着二氧化碳的减少,植物也将大批死亡。这会直接导致植食性动物因此而灭绝,进而影响到肉食性动物。

另外,没有了光合作用,蓝星上的氧气也会减少。

那么,这样的变化,会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天体的变化总是漫长的,他们推测,蓝星氧气的骤减会出现于大约10亿年后。在这10亿年的时间里,蓝星的大气变化其实不大。

但是,一旦到达了临界点,那么一切都会进展得非常迅速,在10000年的时间里,氧气水平会急剧降低,从量变引发质变。

氧气含量降低的同时,臭氧也开始减少,以至于蓝星的臭氧层逐渐消失。臭氧层是抵御一些辐射的重要护盾,当臭氧层消失时,太阳的紫外线就会进一步残害蓝星生物。

高温、缺氧、大气剧变、恐怖辐射……在这些因素之下,蓝星上的人类和动植物,不论是活在地表的,还是生存于水下的,都将会面临灭顶之灾,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