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周瑞愁绪满篇,他亲眼看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田地房屋被冲回,百姓流离失所,自己却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做些无用的小事。
并且今年各地都雨水颇多,很多地方水患频发,他们在沧州的驻/军,又分了一半去其它州府,让他们的处境难上加难。
刚去时的踌躇满志,如今已变成迷茫不知方向。
宋明非和林繁看着信中的难处,也难免无奈惆怅。
汛期水位长期处于高位,河水冲走颗粒较细的沙土,使堤坝出现多处涌水孔。
这些涌水孔需要填充,这个时代多是用砂石棉花作为填充,但是沧州刚经历了水患,以前也不是水患频发区域,根本没有准备这些,所以棉絮一下子就短缺起来。
百姓拆了被褥填补,可这个月份天还带着寒意,百姓因此生病的不在少数,灾后最怕的就是疫病。
宋明非曾经在南方住过一段时间,遇到过比较大洪灾,那次经历之后,宋明非专门看过这类书籍和纪录片。
虽然现代和古代科技水平会有不同,可有些东西仍是要最基础的方法,比如用海带和大豆处理水坝管涌。
而与沧州和相邻的渠州,便是这两种东西的主产区,储备量相对丰富,运输也相对方便,此法十分适用沧州。
“我看他说,那运输的车老侧翻,我知道一款推车,是以前在滩涂运货的,现在都不怎么用了,但应该比这里的小推车稳定,要不我画给他看看用不用的上?”
宋明非写信的时候,林繁也帮着想主意,虽然他不像宋明非,了解的那么全面,但对能用的上的地方,绝对不遗余力。
“最好画详细点,看到图纸就能做那种,省的他们花时间琢磨。”宋明非点头,又提出建议。
林繁沉思片刻,觉得自己大概能想起结构,才提笔画了起来。
信送走之后,宋明非又去了一趟雍和斋,将有关河道治理山川地质的书籍拿回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