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太妃娘娘,妾身自幼在江南长大。在妾身的家乡桐城,有一种为已亡故之人写的‘寿’字,称为‘阴寿’。”平美人起身,走到百寿图前,指着最右下角的一个字,“这个寿字,便是‘阴寿’。太妃娘娘生辰以先人之‘寿’为礼,不是包藏祸心又是什么!”
她说得掷地有声,连龙椅上的萧淮都微微蹙眉,看向谢昭昭。
大殿之上,静寂无声,谢昭昭却兀自的笑出了声,“平氏,你口口声声说这是‘阴寿’,你可看清楚了?”
“妾身自幼在桐城长大,自然不会有错。”
谢昭昭点点头,目光扫过殿中众人,“诸位大人中,可有桐城人,抑或在桐城履过职?”
半晌,有一人自矮几前起身,“回禀贤妃娘娘,微臣曾任桐城太守七年。”
却是御史大夫简易之。
作者有话要说:划重点:昭宁九年。这一年,发生了啥好事?
第11章 波折
简易之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让不少人都有些意外。御史一职,在朝中的地位本就微妙,简易之新官上任,居然就一脚掺和进了这后宫的纷争中,实在不是聪明人之举。
而他的突然出声,也让谢昭昭微微一愣。这人……可不是就……
“简爱卿,朕记得你是在昭宁二年上任的桐城太守,昭宁九年才调任两江掌江南织造府。此事关系到皇家声誉,你可要看仔细了。”大殿之上,萧淮开了口,毕竟在百官面前,又涉及太妃,还是这般阴损之事,他虽有心偏袒谢昭昭,面上的这碗水也必须端平。
简易之躬身,“皇上且放心,微臣承御史一职,自当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不敢妄言。”
话落,他行至百寿图前,捋着胡子仔细端详。整个长宁殿都鸦雀无声,安静等待这位御史大人的论断。
片刻之后,简易之转身,躬身一拜,“回禀皇上,微臣已经仔细辨认过,此寿字并非桐城一带的‘阴寿’。”他指着右下角的那个寿字道:“桐城一带的‘阴寿’写法有个极为特别的地方,便是此处会刻意勾连闭合,以保先人寿数不尽,福佑后辈。而这百寿图上的此处,却明显没有闭合,是个极为正常的写法。
“你胡说,这明明就是阴寿!我自幼在桐城长大,怎么可能看错?”平美人瞪大眼睛,极力反驳道。
简易之却没有同她纠缠,只是向上位拱手,“皇上若有疑虑,可着人查阅《桐城地志》,江南一带,冥寿盛行,地方志中定有相关记载。也可请这殿上精于书法的大人辨认一二,微臣判断这应该就是个极为常见的寿字,并非‘阴寿’。”
萧淮点点头,当即派文渊殿大学士林文康前去查阅典籍。殿上一些对丹青略有钻研的,也围着这百寿图仔细研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