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两的去处安娘不可能真的不放在心上,毕竟人学好难学坏却容易,尤其还是个有前科的人,但是那天杨咸昱出门后再回来就没什么异样了,每天依旧窝在家中读书研究他的小发明,好像没有五百两这回事一般。
过了几日,八月十五到了,安娘设计了几款月饼,送往各处走动亲密的人家。十五那日,夫妻二人去尚书府过节。
中秋过节,尤其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过节,左不过就是那些事儿,安娘应付自如,却也没太大趣味。赏了月,分家出去的兄弟几人纷纷要离开,许氏想留夫妻二人住下。
安娘知道许氏把杨咸昱疼做心肝肉,想着中秋节满足她的念想也好,想开口应下,谁知她还没开口,杨咸昱先出声拒绝了。
“二哥他们都走了,我们留下算怎么回事。我们家最近,几步路就到了,娘您回去歇着吧,别劳累了。”
许氏不乐意,看向安娘。
安娘看向杨咸昱,见他先是眼神暗示,接着又急得瞪眼,虽然心中不明白缘故,但还是站在了他这边,拒绝了许氏:“相公说得对,我们离得近随时能回来看看,这么晚了就不麻烦大嫂了。”
许氏顿时不高兴了,她想说,住得近也没见你们回来几次!可她也看出了儿子急着回去,只能忍下百般不满眼睁睁看着儿子拉着安娘急吼吼地走了。许氏突然觉得儿子与自己离心了,这一年来,越来越亲近安娘却远了她这个老娘。
安娘对杨咸昱的急切还不明白呢,回去的车上问他为什么这么急着回家他也不说,下了马车就拉着她往院子走。
“怎么了?卖什么关子呢?”安娘被他拽得快要跑起来。
一路疾行,甩掉了身后的婢女小厮,杨咸昱推开卧室的门把安娘摁坐在凳子上,自己跑进拔步床,捣鼓了一阵跑出来。安娘想回头看他,被他一把按住。
“别动!”
安娘顿住身子,下一刻,发上动了一动,似乎被簪上了什么。她伸手去摸,触手温凉细腻,是玉簪。而且是品质上好的玉簪。
“你又买了玉簪?”她抬头看向他。
杨咸昱一脸表功的神情:“我说过,一定给你补回最好的碧玉簪,小爷可是说到做到!”
安娘起身走到梳妆镜前仔细查看,发上果然多出了一支碧绿通透的玉簪,雕工精细,样式新巧,很是难得。
“五百两都花了?”
杨咸昱臭了脸:“岳安娘你俗不俗,我送你簪子你别问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