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皇帝的偏好影响官员的努力方向,所以你查阅卷宗,寻找你想鼓励的人和事并赏赐之,以便鼓励未来更多的人去效仿。”
皇甫楹赞许地点头:“你都明白了。”
杨锏不仅明白了还看到了皇甫楹这个举动的局限之处:“但皇家无实权,这个影响力在百官中可能还不如内阁各官员……”
“是,所以我挑选的人或者事要恰到好处。”
杨锏理解了皇甫楹的用意,她想要用自己有限的影响力,让这个国家某一点或者某一处变得更好。
可能效果不大,但是身为皇帝,有责任去做。
杨锏看着皇甫楹的目光变了。
他用了七天,和皇甫楹一起看完过去一年发生的种种事情,官员迁谪、各地灾害祥瑞以及各州府上报的府志州志。看得卷宗多了,他发现真的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很多于他来说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在同一片天地间真实上演。
七天后,皇甫楹挑出了九个外地官员或者平民,赏赐了端午节礼。
有一个,杨锏心存担忧,怕她遭受外界攻讦。
那个接受赏赐的人是个工匠,本朝各行各业有卑贱之分,士农工商,工匠和商人在底层,他们不仅社会地位低,在吃穿用度上都有明文限制。
“那些读书人和工匠一起接受赏赐,可能会觉得受到了皇家轻视。”
杨锏想得不错,读书人本就是社会阶层的最上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客观条件已是如此,稍有文才的读书人更是主观自命清高,不屑干苦力的工匠也不屑满身铜臭的商人,被皇家和这些人摆在一起,迂腐之人还真可能闹起来。当事人不闹,旁观文人也会闹,文人笔如刀,轻易无人敢得罪。
皇甫楹的注意点却在:“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可真强。”
杨锏看到她惊喜佩服的眼神,忍不住低声笑,要不是宫女们一个个杵在眼前,他想亲她。
皇甫楹点了点卷宗中的一张图纸:“你看看这个,你觉得该赏吗?”
满脑子旖旎不得的杨锏看过来,见到图纸以及边上说明的数据,所有的暧昧想法瞬间消失无踪,他连忙拿过卷宗,仔细查看这些数据和说明。
“真有这里说的这么神?要是真的可以,那火枪不稳定的毛病至少七成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