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便是选各个派别的种子。
这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人逻辑思维强有人敏感多思有才情,科举导致所有人都学文科,学儒家思想,但是南玉相信,必然有人擅长术数有人擅长格物、有人推崇法治有人热爱兵法……
而这些特质,在他们日常讨论政事、甚至讨论生活小事中都会有所体现。
南玉带着太子通过这些日常记录去发现书生们的品性特质,以便未来收录手下,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太子和南玉一呆就是一天,潇潇感觉自己被冷落了,明明从前自己比太子哥哥更亲密母后才是,现在他们说的东西自己完全听不懂,竟然成了被排斥在外的人——虽然这个排斥是小姑娘自己内心的想法。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小公主大惊,手里的娃娃也不好玩了,宫女送来的糕点也不好吃了,迈着两条小短腿蹬蹬蹬跑到南玉身边,扒着她的膝盖:“母后,你们在说什么,潇潇也要听!”
南玉并不嫌弃她打扰自己,反而伸手将她抱起来放在膝头,温声解释她和太子正在讨论的事情。
说完,还问她的意见。
为了融入母后和太子哥哥的自成一体的氛围,潇潇不再嫌弃这些事情枯燥了,开始转动着还很单纯的小脑袋,发表自己的意见。
南玉对她的意见很上心,并没有敷衍随意,还会像教导太子一样引导潇潇深入思考。
太子有了潇潇这个小学伴,虽然有时候嫌弃她幼稚烦人,但是也经常被她看似天真的问题问得哑口无言,甚至因此陷入沉思,竟然多了许多启发,对机灵地举一反三的妹妹渐渐丢掉了轻视之心。
在暗自观察学子们的日子中,科举终于来临。太子很紧张,他和南玉已经挑选好了此次看重的几个书生,但是这些书生能不能考上却全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太子想要让主考官直接录取这些人,对南玉的阻止很不理解:“如果他们落榜了怎么办?”
南玉:“我会让秦大人另想办法,但科举没有改变规则前,不能作弊,哪怕你是太子。”
她望着不甚明白的太子:“你是规则的制定者,如果你带头破坏规则,旁人再也不会对你定下的律法规定产生敬畏感。”
太子懵懵懂懂,并没有完全理解到自己带头作弊的后果会有多么严重,但是他记在了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带头做不好的事情。
南玉挑中的人不全看应试的才气,所以待到春日融融,科举放榜,有三分之一的人落榜了。
南玉把这份名单交给了秦豫:“他们都是举人,是可以为官的,若有人愿意通过举荐入官,你带他们去吏部登记,若有坚持科举的,也尊重他们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