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杨宗之这本书已经惊动了皇帝,要想顺利过关,只怕不那么容易。以杨宗之的心意,这件事自然是闹得越大越好,可吴节被平白牵连进去,心中却是一片苦涩。
如今,要想救杨宗之,甚至唐家,以他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最多只能想办法把自己撇清。
那么,用什么办法了。
其实,吴节从一开始就发觉不妙,也没介入,只要锦衣卫不追究,此事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问题是,吴节同锦衣卫半点关系也没有,就算要走门子,也找不到门路。
这就有些让人恼火了。
所以,等考卷发下来之后,吴节还处于混乱之中,呆呆地坐在那里,什么做不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天渐渐亮起来,是一个大晴天,霞光照得考场里一片鲜红。
温度一点点升高,到中午的时候,有鸣蝉在刺槐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考场里挤进了几百号人,却秩序井然,除了磨墨和翻动卷子的声音,竟听到其他噪音,安静得让人心中发慌。
院试又叫章试,考试题目和县试、府试也没什么区别,依旧是小题。考试一共三天,头一场是正试,《论语》一题、《大学》或者《中庸》一题、《孟子》一题,分两天完成,第二场在第三日,策问一题,试帖诗一题。
题目和真实历史上一样,也早就被吴节背得滚瓜烂熟。在前几日,为了以防万一,他甚至准备了两套范文,只需到时候揣摩考官的口味,找合适的范文抄上去就是了。
可这一日一夜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已经没有做卷子的心思,只坐在那里苦苦思索。
反正到收卷子还有一整天时间,到时候抄上去就是了,也不急于一时。
到了中午,天气热得厉害,不要说狭小的考舍里闷得跟蒸笼一样,就连宽敞通风的主考大堂里也热得厉害。
从大堂里看出去,外面的院子已经被太阳晒得发白,有热气腾腾而起,空气都在热浪中扭曲了。
有几个衙役不停地端着木盆,将凉水浇在青石板上。
这次考试的主考官自然是翰林院的包应霞,除此之外,还有省提督学政和府学教授两个副主考。此外,还有一大群负责誊录、弥封等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