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陆畅着家伙,表面上看起来很烦人,其实心地并不坏。主要是家庭条件实在太好,养成了纨绔性子。说起来,还真有点像我高中时的那个同桌,好象姓廖吧,高三的时候做高考移民去了新疆,后来也没有联系。

一晃,就是很多年没见到了。

估计以后也在没机会见面。

那家伙也是同样的胖子,同样的直线条,没心计。

记得有个人说过:任何一个故事中都会有一个胖子。

世界因为有了胖子,而变得有趣。

一阵笃笃的木杖声传来,刚才还同吴节说话的陆畅立即直起了身体,低声道:“先生来了,你小心点,他的脾气很不好。”

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子的神色中难得地带着一丝畏惧。

第107章 不虚此行

先前入学时,吴节听程管家说,这个代时升原本是个举人,学问甚为出色,以前好象还当过官,后来就一直跟着陆炳,干了十多年幕僚。

后来因为身子不成了,又无儿无女,没地方可去,索性在陆府做了西席先生。

凭心说,吴节对明朝的教育还是相当看不起的。从他手头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古人教书,大多采取填鸭式教育。通常是先生先念一段书,然后让学生跟着念,接着解释这段话的意思。如此几年,直到学生将四书五经囫囵吞枣背熟之后,再教他们写八股时文。

这种教育手段培养出来的多半是只知道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全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这也是当初他为什么没去杨宗之那里读书的缘故,感觉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别人读书不过是为了科举,抱有很强的功利性,吴节读书纯粹就是兴趣。没有考试压力,自然不肯去学校受那种罪。

这次来陆家族学读书是一次意外,毕竟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无力反抗权势滔天的陆家。况且,进了学校,或许要机会得到唐宓的消息,还有五两银子的助学款可拿。何乐而不为?

罢了,且在这里呆上两个月,等中了举人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