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嘉靖也看出来了,时不时打断吴节的述说,纠正他数据上的错误,微笑道:“吴爱卿为人稳重,不肯将话说满。不过,数字这种东西,还是实说的好,不用刻意压低。”
吴节有些惊讶,他也没想到嘉靖对数字如此敏感。这家伙,很有些后世技术官僚的气质啊!
很快,吴节就和嘉靖一道商议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由浙直总督派出人手设置一个厘金局,不过,朝廷得派出御使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必要时候可以行使否决权。
当然,皇帝还特意派出了一个太监,在收取的厘金之中提取一成,充实内虏。
嘉靖皇帝还是不忘从中获取个人好处,否则,一旦战事结束,节余部分充入国库,再想伸手,就有些难了。
第230章 惊变
雪还在静静地落着,整个北中国已经被一层白色覆盖。
这一场雪从昨天落到现在,开始大起来。
也不知道在大殿里坐了多长时间,北顶娘娘庙里的松柏还有那一棵古槐树已经变白。
嘉靖皇帝站了起来,将长袖一甩,裹在双臂上,然后背着双手走到门口。面上带着喜色:“去年冬天自入冬以来,二十来天没有下雪,以至于整个顺天府农作物歉收,看今年这种情形,应该有个好收成。瑞雪兆丰年,儒家讲究天人感应,若遇天灾,臣工们都要逼着朕下罪自诏,如此大雪,他们应该没有什么话说吧。”
天人感应那一套吴节觉得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自然现象什么时候同君王的德行牵扯在一起了?
所谓天人感应,西汉时的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吴节现在批着一张儒生的皮,当然不可能反对,只是暗自腹诽。
说起来,这不过是儒家对君权的一种制约。君权神授,却要受到上天的监管,不能肆意胡为。
他已经在这里坐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大殿里四下通风,一身都快要冻得僵硬了,脸上也冷得没有血色。
见皇帝站起来,大叫一声“太好了”就吃力地从蒲团上挣扎着站起来,柱着拐杖走到皇帝身后:“那还不是因为陛下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