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题目纸,看了看,字都认识,可怎么也想不起上面究竟在说些什么。
最麻烦的是,右手突然痉挛了,像鸡爪子一样缩成一团,又疼又酸,无法握笔。
这样的状态自然没办法考试,他索性停了下来,用左手将小火炉升起。将右手对着烧红了的木炭烤了半天,直到痛觉袭来,用左手使劲拍打了半天,才舒展开了。
身上烤得暖和了,僵硬的腰柔软下来,他这才重新打开试题纸,一看,总算是将这第一场的题目看得清楚。
一共有五道题,比先前那场少了两道。
第一题的题目是《子曰:放利而行,多怨》,这一题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意思是,一个人总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而行事的话,难免招致他人的怨恨。告诫世人处世要以忠孝仁义为重。
第二题是《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依旧出自《论语》的《里仁》篇,意思是: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第三题,《不诚无物》,出自《中庸》,是个截塔题,原句是“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有诚心的人成就自我,而道路是自己找到的。诚心贯穿万物的始与终,没有诚心万物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君子看重诚心。有诚心的人并不是仅限于成就自己,而是以成就万物为己任。
第四题《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个题目实在是……出自《孟子》,随便那一个现代社会的初中生都学过。
看到这四道题目,吴节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四道题目中,第四题属于千古名句,用来做题目基本上属于烂大街了的。就自己所背诵的八股范文当中,可以轻易地找一百篇出来。
至于第一第二两题,也是大路货。
惟独第三题因为截去了上下句,可在这考场中的考生当中,谁不是早早地将这本书倒背入流?
说句实在话,出题人也没什么水平,这样的题目简单到令人发指,别说是会试考场,就算是童子试的宗师们,也不好意这般降低难度。
吴节心中一阵腹诽,暗笑:如此也好,我就怕考官出生僻的题目,一时间却找不到合用的范文。这种大路货虽然人人会作,竞争起来也激烈,但我好歹有成千上万篇范文可供选择。到时候,找一篇最好的抄上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