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页

右手虎口也因为太用力,微微发烫。

说来也怪,先前闷坐在考场中彷徨无计,心情是异常的颓废。可等到这一道题目抄完,心中却莫名其妙地一松,有一种酣畅的感觉。

可见,这人光是闷头乱想,却解决不了问题,总得要找些事情做才好。

又朝题目看了一眼,第一题是《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这篇抄的是清朝大文章家方苞的旧作。恫城派的扛鼎人物的作品,质量自然上乘。方苞还做过康熙皇帝的老师,就其学问而言,在清朝早期至少能派进前三之中。

这一篇文章作得对仗工整,严谨之中透露出一代文章宗师挥洒自如的气势。

但就这一题而言,已经足够使吴节进入备选的行列,除非考官是瞎子,视而不见。但这根本不用担心,同考官可都是翰林院的精英,眼睛毒着呢!更别说大总裁李春芳,还是状元出身,怎会看不这文的好处?

等到这一篇文章作完,吴节彻底放松下来,紧绷了两天的神经也松弛了,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倦意。

“罢,先好好睡一觉,剩下的事,明天再说。”

……

第一场最后一天,吴节醒得很早。他也没去想试帖诗的事情,先抓紧时间将另外三道八股文写了再说。

于是,又用了一个上午,将第二题做完。

“还有两道。”

时间越来越紧迫,等到午饭送来,吴节只扒拉了两口就将筷子扔到一边,飞快地作起了第三题。

然后又是第四题。

实在是太紧张了,手也微微有些痉挛,背心却是汗水。

对面的吴伦到中午才起床,也不知道他昨天什么时候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