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得到更多关照,说起来,这对于浴血奋战的将士多少有点不公平,与其如此说,不如这也是强国的体现,对大明来说,这一场战争不过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局部冲突,百姓自然不用太关心。
陕西,这里有着千年的古都长安,孕育了汉唐两朝灿烂辉煌的文化,可惜因为承载的人口太多,曾经的沃野千里因为过度砍伐,在宋时就开始了荒漠化,再也不能成为汉民族的中心。
数十年前,由于连年的干旱,从这里发展起来的流寇一度攻破大明首都,随之又让入关的满人一击而败,差点导至大明亡国。
大明重新崛起后,为了减轻陕西土地的承载压力,从弘光五年时,大明开始对陕西民众进行了大规模迁移,这种迁移带着强制性质,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迁移。
若是在后世,这样的移民肯定会被评击的体无完肤,只是此时朝中却没有丝毫的反对声,即使是被迁移的百姓,面对故土难离,在朝廷下达命令后,也大多主动收拾好东西,跟着军队迁移。
之所以如此顺从,是因为多数人认为陕西是流寇的起源地,将他们迁出陕西,其实是一种惩罚措施,若不同意,朝廷肯定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
只是当他们来到南洋、北美等地时才发现,比起贫瘠的老家来,新的土地要肥沃的多,而且雨水充足,同样一分力,新土地的收获是老家十倍不止。
迁移出近半百姓后,朝廷每年拨出上百万两的银子在陕西进行植树造林,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陕西原本许多已成黄土的地方又重新披上绿装,虽然还没有恢复到汉盛时的旧貌,可是黄河水中的泥沙也下降了许多,甚至出现连续多天河水变清的情况。
“圣人出,黄河清。”百姓自然将这一切看成是上天对皇帝的认可,那些留在陕北没有迁移的百姓对于皇帝更是敬如神明。
延长县位于陕北,这里历来是贫困之地,即使是现在,大部分农民迁移出海,延长县依然没有摆脱贫困,每年朝廷不但无法收税,还要倒贴数千两银子,才能使全县一万余人刚刚吃上饱饭。
不过,这个地方却有一样特产,从宋朝起,延长县外的一些荒沟里,经常会流出一些黑呼呼的液体,当地人将之采聚起来,制成石蜡用于照明。
弘光二十七年五月,一支数百人的队伍突然进驻到延长县,他们带来各种工具,在那些原先冒出黑色液体的地方向下挖掘,越挖越深,直到上百米深仍不停止。
当地人开始还以为这些人是打井,只是看他们选的地方根本不是出水之地,有人好心提醒工程队,只是这些人却丝毫不理会,久之,当地人谁也不自找没趣,反正那些地方都是荒地,随便他们怎么挖,能挖出水来当然好,挖不到水来也怪不得别人,谁让他们把自己的劝告当耳边风。
这些人当然不是来打井的,而是来寻找石油,眼下大明已经启动了内燃机的研究,虽然一时半刻不会成功,只是对于石油却不能不先作准备,即使机器暂时用不到,石油也不是无用之物,石油的用途很多,除了用于内燃机外,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照明。
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煤油,无疑是一种廉价,易普及,用来替代灯油的绝佳物品,早期的石油冶炼甚至出现过只收集煤油,而将汽油等白白浪费的情景。
以大明现在的科技实力,发电机,灯泡的发明是迟早之事,只是既使有了电灯,要想普及却需要一段很长时间,后世的中国甚至直到二千年之后才做到村村通电,算是彻底告别了煤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