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小船回来吧,嗯……”黄石想了想,又对传令兵多讲了几句:“那个女子既然来找本军门,可见是信得过我的,对她说……就说是我说的,赶快跑,带着她家人跑得离觉华越远越好,能跑多快跑多快,留在这岛上那是必死无疑的。”
小船上的人复述完黄石的话以后,就开始缓缓的往回划。冰上的女子先是呆立了一会儿,然后就冒险跑到冰的边缘处喊着些什么,她急得不断跺脚,脚下的冰面出现裂纹,吓得她往后退了两步。抬头看看就要划远的小船,这女子笔直地往前冲去,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就纵身向着小船跃入了冰海中。
小船斗然停住了,船上的几个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纷纷向女子落水的地方看去。旗舰上的黄石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但他马上就反应了过来,立刻对身边的传令兵叫到:“快救人!”
跳水的人是赵小妹。
她今天听了哥哥说的一番话后,联想起黄石前些日子的警告,不禁越琢磨越是心惊。但无论她怎么苦苦哀求,赵引弓都认为黄石的三千兵根本不济事。觉华现有四营兵力不说,宁远城内也还有七营的关宁军。除了人少的问题以外,赵引弓还觉得放黄石上岸来会发生官员们指挥上的矛盾。赵引弓预计黄石远道而来,不会满足于仅仅作辅助工作,也不会完全服从他的节制。他个人觉得关宁军是本地的军队,是主力,节骨眼上黄石说不定会添乱。
赵小妹的担忧引起了赵老太太的共鸣,兵凶战危,赵老太太觉得多些兵总是好的,现在她也记起来有些人说过“黄石有万夫不当之勇”的传言了。但赵引弓什么也听不进去,把母亲和妹妹的话全当做了耳旁风,把她们二人送到西岸后,赵引弓就又返回去指挥搬运物资了,除了凿冰需要的人手外,明军还打算把所有的储备都运上东山。
等赵引弓离开后,赵小妹越是回想那天兄妹俩的对话就越感到一阵阵心惊肉跳,她偷偷地看了前面的马车一眼,母亲正稳稳地坐在那辆车里,没有觉察。赵小妹仔细吩咐了随行的丫环一番,一定要将赵老太太平安护送到目的地,在抵达目的地之前万万不可停车。然后她就跳下车解开马悄悄地返回了觉华。
仗着以前在广宁逃难时学会的一点儿马术,赵小妹总算还能操控坐骑,现在觉华已经是一片嘈杂,大批军队乱哄哄地整理战备、部署野战工事,岛上的商人和军户家属更是如同大难临头一般,到处都是军官焦急的吼声和妇孺的哭嚎声。这混乱的场面加剧了赵姑娘心中的不安感觉,让她隐隐觉得大哥、大姐的前途非常不乐观。
可是到了岸边以后,不管赵姑娘怎么好说歹说,似乎都不能扭转对面离开的决心了,黄石最后给她的警告更是让她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最后看到船只开始离开后,赵姑娘终于不顾一切地跃向了小船……
小船驶回旗舰的时候,赵姑娘在船角蜷缩成一团,防寒的帽子已经飘到水里去了,棉衣、棉裤浸透了冰水,把赵姑娘冻得都快僵了。她本来就不会游泳,下了水后衣服一进水,很快就如同铁砰砣一般地往海里沉,幸好那几个水兵用捎钩钩住她,揪住赵姑娘的棉衣把她给拖上了船。
既然上船了那自然就运回来了,总不能冒险靠岸把姑娘搁上去让她再跳一回吧?不过靠近旗舰后这几个人又犯了难,这姑娘已是打摆子一般地哆嗦了,舷梯看样子她是自己爬不上去了,可男女授受不亲,这样可怎么帮她上船呢?
黄石站在大船上望下看,见那几个士兵束手无措,简直要眼睁睁地看着姑娘冻死,忍不住叫道:“你们几个,把她抱上来,快点!”
那几个兵应了声是,可船甲板上有一百多双眼睛看着,他们一个个就还是不敢动手,姑娘听见黄石的命令后立刻挣扎了几下,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试图过舷梯,还从不断打战的牙关里挤出了几个字:“小女子自己会走。”
既然如此,黄石也就不再和这位姑娘废话,他从晃来晃去的舷梯上一跃而过,劈手就把她拦腰抱了起来,一边快步跑回大船上,一面朗声说道:“这位姑娘得罪了,但事有从权,在下没有恶意。”
狭窄的舷梯下就是波涛起伏的辽海,赵姑娘打心眼里不想再去洗个冷水澡了,所以也没有挣扎,而是顺从地让来人把她救到了海船上,但接下来听到救她的人叫道:“赶快收好小船,准备出发。”她就拼命地挣扎起来了。
见状黄石赶快把她放到甲板上,跟着就后退一拱手:“姑娘恕罪,在下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