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岱山,这座夹在昌国本岛和衢山之间的大岛,不像衢山岛那般土地多归贼寇水寨所有,其岛上田土统统属于十几家大户。当浪港寨在衢山岛上的所作所为被传扬出去之后,岱山岛上的一些光棍二流子便偷偷把浪港海盗引上了岛。十天功夫,衢山岛上多了数百奴工,浪港寨里少了三百光棍,几位当家的家产翻了几倍,而引狼入室者也心满意足,可谓皆大欢喜。
现在衢山岛上的盐田、采石场、石灰窑还有直属于浪港寨的田地,全靠为数近两千的奴工队伍维持着,他们也是浪港寨的命脉所在。浪港海盗不是流寇,能夹裹着百姓四处打饥荒,海上劫掠所得不到寨中收入的三成,更多的还是靠自耕自种过活。要想丰衣足食,全靠自己动手,但海盗们无暇生产,也不善做活,只能依靠奴工。
所以,衢山岛上奴工们的待遇就不算太差,至少要比赵瑜记忆中的那些黑奴好得多。都是有功奖之,有过惩之,通过计算工分(注1),明其赏罚。也就是在岛西北的花岗石矿做工的那些原贼寇,偶尔有几个会因为桀骜不驯,不服管教,被熬成肉汤,分给奴工们进补,其他几处的奴工,若是有错,最多一顿鞭子,极少伤其性命。
这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人手,奴工们得来不易;更重要的是,这些奴工本是两岛地主,在官府的田契存档中,被分去的田地还是他们的。只要这些人活着,瓜分了他们田土的农户畏其反攻倒算,只能站在海盗这一边。这两年,赵瑜以逃跑的名义,还放走几个在陆上有关系的大户。不为别的,只为防止有人会做白眼狼——有还乡团在外虎视眈眈,分到田的农民还能不参加赤卫队吗?
由于奴工们的卖力,还有船匠们的加入,船坊的建设进度进展的极快。
众人群策群力,只用了一天,船坊的规划蓝图便已完成。
二月初四,不利婚嫁,不利出行,却宜动土。
二月初六,开工后的第三天。船匠们的暂住地和水源被清理整建,而存放在倒斗岙港的物资顺大路全数运抵。
二月初八,第五天。新港中三条栈桥的木桩都钉入海底,各作坊的地基也开始平整。
二月十三,第十天。五艘货船在新修好的码头边停稳,把从昌国本岛运来的第二批物资在新港卸下。根据随船而来的命令,不仅是船坊,衢山岛的大小事务都交予赵瑜掌管,而原本代理寨中大权的陈氏将去本岛跟赵橹、赵瑾团聚,至于蔡婧,也一样要跟去。陈氏走了,赵瑜高兴得很,但小媳妇跟着去了,他却有些懊丧,但他也无可奈何,未出嫁的女儿跟着父亲是天经地义,绝没有跟未婚夫单独相处的道理。
二月十五,第十二天。赵瑜前往倒斗岙,送走了陈氏、蔡婧,顺便视察了采石场和石灰窑。坚硬的花岗石和用贝壳烧出来的上等石灰,都是难得的建筑材料,建设中的新船坊需求甚多,赵瑜要保证两处的产品能稳定提供。这一日,三条大澳同时开挖。
二月二十三,第二十天。赵瑜主持岛上的春耕仪式,组织岛上各村村民,祭奠皇天后土,送了春牛。各作坊的坊屋陆续架梁,海堤和河道开始修造。
三月初二,第二十八天。在耽搁了五日之后,第三批物资终于抵达,送来了岛上急需的铁锭和薪炭。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七日前,新任明州知州彭休,征用了大批民船,以残余水军为主、配以州军,试图趁夜登岛。但被征船只中却有内鬼,州军尚未上船,海盗就已知之。二月二十三日夜间,大浃江口一战,赵橹亲自出马,赵瑾身先士卒,六百浪港海盗大败三千官军。官军出战的百艘大小船只,三分之一被焚,三分之一被俘,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狼狈逃回,而海盗的损失只有七艘。
“此战大胜,至少三月之内,不会再有战事了。”赵瑜听完后判断道:“那个彭知州征用船只征得太早,如果等整个两浙东路的水军都整合完毕,再来征发民船,征个三五百艘不成问题。但现在一败,哪还有民船再敢留在两浙港口?只能从外路征调,到时,有得扯皮!贪功之罪啊……看来又要换知州了!”
当日,赵瑜把捷报公布,岛上一片欢腾。配合着诸工坊坊屋修造完成,赵瑜举行酒宴,犒赏所有人员,连奴工们也没漏下。夜间,朔日大潮涌进海湾,因无人防备,新成海堤尽毁,大澳坍塌。
三月初三,第二十九天。赵瑜当众自惩,自罚十五鞭,观者悚然。是日,海堤、大澳重新开始修筑。工坊人员、设备开始进驻坊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