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这是哪儿啊?’丁涛摸不着头脑。

“是衢山船坊!”一个与他差不多年纪的小子在他旁边惊叫着。

“衢山船坊?!”丁涛吃惊。这几年,打着‘衢’字字号的大型海船一艘接着一艘的下水,衢山船坊的名气在东海上也越来越响亮。价格适中,质量上乘的衢山海船,在船主中间有着不俗的口碑,就连岱山岛民也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主持衢山船坊之人便是当年明州船场的大匠作,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名匠,但真正进过船坊内部参观的却没几个。来衢山购物,都只能在岛西港口、集市中行走,衢山岛东部,尤其是船坊一带,向来都严禁外人出入。

“那是大澳!”还是刚才说话的小子,指着远处的大坑喊着。看他的衣裳,质地也好,裁剪也好,都很精致,比起其他孩子要强上不少。由于他嗓门大,看起来又有些见识,身边也聚起了十来个孩子。

“什么是大澳?”一个小孩不解的问道。

那小子斜着眼瞟了一下,下巴一扬,不屑道:“笨,就是造船的坑!”围观的孩子们一阵哄笑,提问的小孩脸红耳赤,恨不得找的缝隙钻进去。

‘原来是造船的地方。’丁涛恍然,‘怪不得会有船停在坑里。’其实他也不知,不过他还记得爹娘的叮嘱——少说多看,只把问题憋在心里。

那小子嘲笑人后,更加趾高气昂,指着最远处大澳道:“大澳不仅造船,还能修船。你们看那边,那艘有一排洞的船,就是要在这里修的。”

丁涛顺着望过去,只见那间大澳中,停着一艘比他脚下的船只要大得多的海船,侧舷正朝着这里。船的甲板下,贴近船舷的一层有一排方形小洞。他数了一下,足有十个,排列间隔煞是整齐,‘这么齐整,怎么可能是坏的?’丁涛不信,他猜测着,‘大概是窗户罢?’如果他脚下这艘船的船舱也有窗户的话,一路上也就不会那么闷了。

“一……二……一……二……”这时,船下响起洪亮的口号声。丁涛一看,却见栈桥上的新水手们终于把队排好了。在几个配刀着甲的军汉指挥下,听着口号,歪歪扭扭的队伍向港中走去。

“下船,下船!”一见栈桥空了下来,船上的水手忙推搡着把小子们往下面赶,丁涛聪明地走在众人中间,他可不希望后脑勺再被刷一下。

一步步地踩着舷梯,憧憬和不安交织在心中,丁涛终于踏上衢山岛的地面,他的未来就在这里。

第九章 绸缪(上)

码头上,目送着熙熙攘攘的队列消失在船坊深处,赵瑜笑道:“终于清静了!”

“你船上是清静了,但我这儿呢?!”嘶哑的声音饱含怒气,从赵瑜身后突然响起。

赵瑜回头一看,只见船坊的大匠作马林溪正怒瞪着他,花白的山羊胡子不住抖着。虽然马大工年近五十,须发皆已斑白,但身子骨依然健旺。见到是他,赵瑜连忙行礼,陪笑道:“啊……马叔!好久不见,向来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