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见赵瑜受辱,周围的东海无不怒火中烧,几个脾气暴躁的当时就想拔刀。但赵文却咳嗽了一声:“大王,学士,酒宴早已备下,还是不要耽搁了。”

“说得是!说得是啊!”赵瑜一回神,立刻笑道。目光一扫,压住蠢蠢欲动的手下,伸手拉住蔡攸,与他把臂前行。

宴会厅里,从天花板上用铁链悬下十几盏玻璃吊灯,燃烧在玻璃盏中的酒精灯火,向外散发着光芒。无数光线,透过一条条玻璃珠串,经过多次折射反射之后,照得厅中犹如梦幻。这些玻璃吊灯,若是近看还带点绿色,但远远看去,已经近乎于透明。

如此灯景,大宋的册封使团自蔡攸以下,都看得目眩神迷。就算在宫里,也没有这么多玻璃吊灯。赵瑜上表时附上的贡物中,虽有二十盏玻璃吊灯,但一到赵佶手中,就被分赐给各个重臣,留在宫里赏玩的,也就三五盏。哪比得上这间宴会厅里的气象。

蔡攸摇着头感叹:“都说东海富庶,如今才知道,单用富庶二字,可远远不足以形容啊!”

“仅仅是些玩物罢了!”赵瑜笑道,转过头来,便吩咐侍从:“待会儿送二十盏上品吊灯到学士船上。”

“这如何使得!?”蔡攸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蔡家以奢侈著称,一饭常至千贯,这么一盏吊灯虽说送到汴京,卖到万贯也不是不可能,但也不至于让蔡攸心惊。只是赵瑜一送就是二十盏,这个数字跟他上贡天子的玻璃灯数相当,落到有心人眼里,免不了会有些麻烦——这使节团里,并不都是蔡系的人。

赵瑜哈哈大笑,“如何使不得!”拉着蔡攸笑道,“学士不必担心,在座的各位都会有的。”这些玻璃吊灯,也就中心的灯盏制作起来费些功夫,而一条条玻璃珠串再易做不过,若说起成本也就百来贯的样子,赵瑜可以放开手脚来贿赂。

他瞥眼看了看立刻眉开眼笑的蔡大学士。这个人,一定要打点好才行。虽然他现在还做着孝子模样,数月前,御史中丞王安中弹劾蔡京,他还连夜带着蔡家子弟入宫哭诉,但日后他却是跟他老子闹得水火不容,甚至曾向赵佶请命,要诛杀幼弟蔡绦。也是这个蔡攸,将来还作为童贯副手参与征辽的。只要把他说服,他和童贯的计划,应该还能继续下去。

注1:苏州,大宋有苏州,而辽国也有苏州,其位置就在现在的大连。

第四十五章 蔡攸(下)

“学士请!”

“大王请!”

互相谦让了两句,赵瑜、蔡攸分宾主坐下。赵瑜当仁不让的坐在首座,而蔡攸坐于右首客位。册封使团中有官身的十来位,也都依序次在下作陪。而东海文武诸臣,也都按着各自的品级,一一入座。不过,却有一人缺席,正是文臣之首的陈正汇。

赵瑜早前不是没有劝过,但陈长史——当然,赵瑜封王后就是陈国相了——却始终不肯公开露面。并不是因为他与蔡家的旧怨,只是不想多生事端。毕竟他的身份尴尬,在大宋刑部和大理寺名簿上,他依然是越狱的逃犯。虽说他的身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莫说是东海内部,就算童贯,也是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双方心照不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