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一百二十万石!”赵瑜心中一惊,但很快便摇头失笑,“帐不是这么算的。赵武的四十万石早有安排,不需要担心。但给河北饥民的八十万石,单是为了弥补途中的损耗,怕是还要加上两成余量。”

接替马林溪,担任工部尚书一职的李寿鹏这时突然插话,“若能以工代赈,凭借八十万石的粮食,北京顺天府新城的第一期工程应该不用担心劳力不足了。”

“若能组织得力,那是最好!”

赵武领军北上,镇守燕山府路。其驻地正是被陈伍早前焚毁的故辽南京。也即是赵瑜预定的首都。如此要地,当然要跟着将城防修起来。

“就这么办!”赵瑜没多做犹豫,河北饥民尽数聚集燕京附近,给他们运送粮食就可以借助黄河和桑干河水道。途中的损耗,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去了八十万石,还剩六百万石。而往年支援东京的纲运,也是这个数字。不过如今东京城中少了十几万皇室、官绅,通过汴河运过去的粮食,也可以减少到两百万石。”

说话的是新任户部尚书赵鼎。他从赵桓时的开封士曹,到赵琦手下做了权知开封府,再升任到赵瑜这里的户部尚书。升官之速,是世间少有。但他的能力却让赵瑜提拔他时,毫不犹豫。

“那就四百万石了。”李迨这时扳起了手指头,“这四百万石也不能全数作为军粮。还要补充各地常平仓的缺额。所谓‘无三年之蓄,谓之穷乏’,如今陛下虽抵定乾坤,但各地常平仓,却因道君的荒诞奢侈,而消耗殆尽。若要补充足数,仍要六年方能完成。

赵瑜神色不渝,“难道要朕停了一统天下的战事,等上六年不成?!”

“军事非臣所知。但常平一务,乃是国之重事,不可轻忽视之。常平‘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使粮价不因丰年而大跌,不因歉收而大涨,恒为平而已。常平仓储不足,世间就没有抵御灾害的能力,如同黄河没了堤防,洪水一来,必然是泽国千里。”这李迨性格直接,说起话来也是直言犯上,毫无顾忌。

赵瑜脸色更加难看,陈正汇见了忙打起圆场,李迨是他所举荐,也深受信重,不能不帮一把:“常平仓不是短期内能储满,也不需如此着急,有半年之存,便已可充用。真要关注常平一事,还需等天下太平后,再行解决。一统天下,势在必行,却是须臾等不得。”

“那开战后,军粮如何解决?”

“天下岂会无粮。”陈正汇摇头笑道,“不但各地富豪世家皆有数年储备,连东京城内外,也还有几十万石的积余。而百姓手中,其实还有许多存粮没有拿出来——因为陛下的税赋太轻,他们不需要卖粮缴税。当等到年终或是明年开春时,粮食价涨,他们才会出售。

当然,一旦开战,军粮却不能寄希望于此。不过一统天下也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西有伪帝,北有女真,皆是大敌。若不再两面出击,先集中兵力解决其中一部,所耗粮草也完全支应得上!”

赵瑜沉吟着,陈正汇的意见,是要改既定的战略计划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没想到今年征购的粮草比预计要少,而需要支出的地方又比预计中的要多。如今各地驻军合计已有五十万之众,一年吃掉的粮食数以百万。若是开战,更是加倍的消耗——运输损耗比驻扎时要多得多。

以如今的存粮情况,肯定支撑不了两面作战,但若是只选择一面之敌,那该先拿哪家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