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这个时候,皇帝可以做许多事情,巡视指导下各个官署,寻几个大臣聊聊朝中政事,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或者直接摆架回宫,与后宫美人谈笑逗趣,进行些较为深密的交流,有太多选择,反而让赵祯犹豫不决,不等赵祯最终下定决心,一个小黄门已经匆匆进来禀报道:“陛下,翰林院赵学士求见。”
“赵卿?嗯,殿试考卷也应该阅完了。”赵祯轻微点头,示意小黄门宣赵概进来。
“见过陛下。”赵概轻步进来,恭敬施礼,不等赵祯垂问,直接说道:“殿试考卷已经批阅完毕,臣等已经拟定榜单名录,请陛下御览圣裁。”
“辛苦赵卿了。”赵祯和颜悦色道,虽说殿试名义上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按理来说考卷自然是皇帝亲自批阅,可理想与事实往往是有差距的,真正阅卷的还是贡院的官员,皇帝能偶尔过问,或者批阅几分卷,那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由贡院拟定的名单,已经大致将参加殿试的士子分好等级,只能皇帝过目,同意之后就可张榜公示,当然,贡院的官员也不是笨蛋,自然清楚皇帝的心思,名单之中,根本就没有选定谁是新科的状元、榜眼、探花,甚至连第一榜进士及第的名字都没有列出来,只是模模糊糊的把成绩优异的士子名字放在前面而已,一切等待赵祯裁定。
“赵卿,这次殿试录取多少士子啊?”接过小黄门呈上来的名策,赵祯仔细浏览起来。
“回禀陛下,共有四百九十八人,其中进士科三百二十一人,诸科一百七十七人。”赵概说道,古代科举考试,并不仅是进士一科,还有其他所谓的常科杂科,像明法明经之类的,虽不及进士之贵,可是还是有人报考的,如果不出意外,这些人以后就是朝廷的中下层官吏的首要人选,而且注定不能成为朝中要臣,执掌中枢。
“赵卿,卷子可带来了。”赵祯微笑道,意有所指。
“臣已备妥,请陛下圣览。”赵概不慌不忙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考卷,从考卷的厚薄程度来判断,应该只有十几份,绝对没有四百九十八份那么多,这就是贡院官员向皇帝推荐的第一甲进士名单,如果不出意外,今科的状元榜眼探花就在他们之中选出。
接过卷子,赵祯也没看卷首的姓名户籍资料,而是仔细阅读考卷的内容,不时露出满意的微笑,能得到贡院官员的推荐,文章自然是如花团锦簇一般,不然也不敢呈予赵祯御览。
随意抽阅几份后,赵祯和声问道:“赵卿,诸多士子之中,你心属谁为状元?”
“就文采华美而言,当以沈遘第一。”赵概犹豫了下,微笑说道:“若论文章气势磅礴,当以钱公铺第一,若论策对言之有物,当以冯京第一。”
“赵卿还真是谁也不得罪啊。”赵祯轻笑道,随之抽出这三人的考卷仔细观看起来,良久之后,心里也有了决定,拿起朱笔在三份卷子上勾画几下,轻轻搁放在旁,又拿起名策大略浏览,随机抽点几个名字,让身边的小黄门去贡院取其考卷,这是在检查贡院官员在择才时是否有所疏漏,防止底下官员糊弄自己。
在小黄门去取考卷的时候,赵祯在名策末尾处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心中动了下,微笑说道:“赵卿,听闻何学士前些时候收下的弟子也参加了殿试,不知其才学如何?可曾榜上有名?”
“陛下说的是观文殿楚学士的子侄楚质。”赵概非常自然的笑道:“这人才学故然不凡,可惜年轻尚轻,见识却有些不足,策论文理还算可观,予个同进士出身还是可以的。”
“年幼,见识自然不足,既然有才华,不可随意埋没。”赵祯微笑说道,吩咐取回考卷的小黄门再到贡院一躺,将楚质的卷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