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昨天晚上的料想一样,楚质也知道今日的求粮之行或者有些难度,事实也果然不出所料,清晨早起出发,从城东到城北转了几个时辰,劳累疲惫且先不说,而却丝毫多少收获,才求得区区数百石的米粮,连昨日的三分之一都不够。
如果是那些富户士绅家中存粮不多也就罢了,问题是楚质已经不是当初刚来钱塘县,对县内情况毫不知情的新任知县,有主簿刘仁之的讲解协助,楚质岂能不知自己前去拜访的富户士绅家中情况,开着米行粮铺,仓中米粮堆积如山,怕是有过万石之数。
“不卖粮也就罢了,居然还说家主出门访友了,这么巧,谁信。”楚质愤愤说道:“一家、两家、三家都是一样,好像约好似的,还真是默契啊。”
刘仁之在旁苦笑,叹气之余,心里也有怨气,觉得这些人确实很过份,简直就是无礼之极,就算心有异意,不想卖粮,直言相告就好,难道堂堂官衙还能欺压尔等答应不成。
咒骂了半响,楚质心里感觉畅快许多,转头说道:“刘主薄,下一家该拜访谁了?”
“大人,该拜访的都拜访过了,没有谁人了。”刘仁之轻声说道。
第二百七十一章 责任
“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沉默了下,楚质淡声说道,该做的也就做了,就算心有不甘,但楚质也自觉问心无愧,自然没有什么悔恨的感觉。
刘仁之默然点头,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人家避而不见,显然是不想帮忙,还能怎么样,总不能为达到目的而去威逼明抢吧,且不说有御史弹劾,要知道那些粮商可不比寻常百姓,身后多多少少有些背景,不是想动就能动的。
在古代社会,一般来说,没有背景的粮商,生意也做不大,都是些小商小贩,见到地方官员前来求粮,就算心中不舍,也没有那个胆量拒绝,当然,楚质和刘仁之也不会做些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事情,在人家那里得了多少米粮,就付人家多少银钱,而且还是按市价来给的,所以那些商人还能接受。
只不过按照常理规律,城中的大部分米粮都是集中少数的大商人手中,小商小贩再多,也只是占其总额的一成多而已,那些大粮商都去聚会共谋大事了,见不着他们的人影,所以楚质与刘仁之的收获自然不大。
此时已经快到中午,阳光毒辣,将街道的石板晒得发烫,连坐在轿子中不受阳光直射,扇风招凉的楚质都觉得闷热之极,掏出丝巾抹去额头上的细微汗渍,轻轻掀开轿帘透一透气,这时轿子已经走到杭州城北门附近。
楚质向外看去,只见城门附近人来人往,车辆行人川流不息,街道两旁商铺的掌柜伙计及回来穿梭于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不时高声么喝招揽生意,似乎没有受到干旱灾情的影响,依然是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
透过高大巍峨的城门,隐约可以见到城外葱郁的草坪及连绵起伏的山峦,淡瞄了眼,楚质心思忽然一动,突然叫道:“停。”
声音落下,轿夫们悠悠向前走了几步,缓缓停了下来,也没有放下轿舆,只见一个衙役从前面走到轿窗旁,轻声说道:“大人有什么吩咐?”
“改道,城外安置流民之处。”楚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