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下第一道命令的同时,李烈截断楚军的行动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骑军快速推进能够轻而易举的抢占要点,这就为下一步分割包围奠定了基础,不过,令李烈奇怪的是,这支楚军意外的没有对秦骑的行动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他们依旧老老实实的在构筑防御战壕,似乎有长期坚守的意图。
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形在大战的尾声时是绝不多见的,一般来说,溃败的一方不可能再聚拢起一支足以一战的队伍,因为在大战正酣之时精兵猛将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残兵败卒又岂有一战之力?
然而,事情往往总有意外,心灰意冷的张良在大败之后的抉择,再加上陈武授命断后,以及长久以来积蓄的对暴秦的忿恨,这几股因素叠加起来,竟让楚军的败卒们一个个抱着必死的心态来迎接最后的这一仗。
一个‘死卒’的战斗力是无法用平常的推断来衡量的。
这一点早已被无数的战例所证明。
于是,在六月十八日这个艳阳高照的早晨,秦楚两军对峙着陷入到了僵持之中,对于秦军将领李烈来说,等待虽然会错失追击楚军主力的良机,但却是最稳妥的战法,因为前面秦岭间的武关道实在不合适骑军战斗力的发挥。对于指挥楚军的张良和陈武来说,丧失了机动能力和援兵的他们本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留下的,能多拖延一时就是一时。
“禀李将军,看楚军旗号是陈武的部队!”很快的,负责打探的侦骑就送回了李烈需要的情报,陈武这个名字李烈当然不陌生,刘邦麾下大将,攻取峣关城的首功之将,也正基于这点认识让李烈对面前的这支楚军更加的重视起来。
“快去通报傅帅——!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李烈的声音有些急促,能够在战事结束的时候还能逮到一条‘大鱼’,这样的运气可不是次次都会轮到的,只是,很可惜陈武这条大鱼他李烈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吃不下的。在这个时候,李烈也不知道,在楚军阵中,陈武这条鱼还不算大,真正的大鱼是楚军军师——张良。
第一百三十七章 论辩张良
大秦新元初年六月十八日,未时。
得到李烈回报的傅戈终于率领秦军大队赶到峣关战场,比他先一步到达的是郦疥,这位大秦军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少年将领一眼就认出了对方阵中那个瘦长身躯的敌将正是陈武。
“傅帅,等会儿打头阵就交给我了,让我为在峣关上战死的四千多兄弟报仇!”郦疥双目赤红,自见到陈武的身影后他就一直死死盯着,生怕一眨眼就放跑了这个死敌。
陈武——,竟然能有如此的能耐和忠诚去为刘邦断后,在听到李烈的回报后,傅戈就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陈武的出身他也获知一二,作为一个依附的小诸侯,按理说他完全没有必要替刘邦效死力,这其中或许另有隐情。
“李烈,你去喊话,就说我傅戈要与楚军中主事之人一叙!”稍一思虑,傅戈一面对着请战的郦疥摆了摆手,示意他按耐住激动的情绪,另一面则对着李烈吩咐道。两军一旦开战,死的就是双方的将士,对面的这支楚军明显是抱着拼一个算一个视死如归的态度,与这样一支军队交战,既没有什么意义又会遭受很大的损失,若能避免战斗,当然是最佳的选择。
“诺!”李烈依言拍马上前,他的声音很快的就传到了对方阵中,不一会儿,楚军中有一辆只有两匹御马拉着的简易战车出列。
按照秦时的礼俗,车上座次,左为尊位,这样做是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因为御者一般用右手握鞭策马,挥鞭驾车时难免伤及右边的乘者,左边则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