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自大秦新元三年的七月至八月的一个半月间,三万秦军数度兵出武关,但却又不去攻打由汉军重兵防御的坚城,他们只是派了二万余精兵在宛城一带监视,其余军队则开始四处劫掠,以劝说加强制的手段将南阳一带的百姓分批赶往人烟稀少的汉中、巴蜀。

秦军的这一措施立时激起了以故楚、故韩国地方长老为首的宗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开始煽动百姓抵制迁民的政策,对此,早就有所准备的傅戈祭出了“现身说法”宣传与武力威胁相加的策略,开动秦国强大的宣传机器,一群又一群早先自愿逃亡的秦国境内的韩人“宣传员”开始大肆宣扬自己过上的美好日子,他们的鼓动立即起到了成效。

现身说法宣传这一套伎俩虽然看上去相当的拙劣,但对于饱经战乱之苦的普通百姓来说,有一个苟活性命的机会是那么的迫切与重要。

韩人、秦人、魏人、楚人——,这些个身份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一样,重要的不是身份,而是活命的机会。

这些百姓留在南阳这个乱战之地,只能成为炮灰,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拉剧战中,男子被强征入伍,妇孺则充作粮秣,甚至于人肉饼子,强征入汉中虽然让他们背井离乡,但至少从长远来看,也保住了他们一息命脉。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多数百姓最终还是愿意背井离乡,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迁移到另一个陌生地方的原因了。

对于那些心向刘邦的地方长老,傅戈也没有客气,借助强有力的军队,进行血淋淋的武力镇压,得不到刘邦支援的地方叛乱势力在秦军势如雷霆的围剿下,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

第二百三十一章 混战一团

大秦新元三年七、八月的这个闷热夏天,也许注定是一个多事的炎炎季节。

在故韩一带的南线战场上,三万秦军与六万汉军,秦相傅戈和汉王刘邦纠缠在一起,以一种别人无法看懂的态势胶着,双方时时处处保持着接触,又时时处处保持着克制,小规模的磨擦不断,大仗却是一次也没有。

“想让老子出城去送死,没有那么容易!”

被打怕了的汉军将士一个个不约而同选择了避战,对于城外虎视眈眈的秦军,他们已经没有勇气再出城去一战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汉军避战,虽然听起来刘邦手中的汉军总兵力有六万之众,但其中真正经历过大场面的士兵只有二万不到一点,就是这些“老卒”也是早被秦军的威武被吓怕了,至于另外四万余刚从南阳一带强征来的新兵,那就更不用说了。

人数与战斗力是不成正比的。

对于这一点,刘邦和他的将领们都一清二楚。

特别是在周勃率领着汉军中最精锐的一支军队袭击荥阳去后,刘邦就给军中将领下了死令,有持骄不听号令出战者,立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