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亲国戚如安国公,职太子太师,兼大行台尚书令且身为太子妃父亲的独孤峰自然也是站在一边;
其次,开国元勋如右骁卫大将,同领太子詹事的刘弘基;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太傅的裴寂;左相,同领太子少师的窦威,大将军府记室、加正议大夫的唐俭等人自然是寸步不离的跟随左右。
最后,跟在这些人身后的则是其他的文武大臣。一切,自然是根据品级来站位的。
官位越高的自然是站在离李渊越近的位置,而那些站在后面的,则是品级稍微低一些的。
虽然是这样说,但是这些人都是属于中枢的官员,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的比比皆是,就算是正四品的,在这广场之上都不够看。当然,和那些地方官相比那就相当于地主和农民的差距。
当,其中也不乏一些特例。
例如不过正五品的谏议大夫魏征,却是没有人敢小觑他。以致于当他站在后排的时候,众多大臣都出言让他站到前面去。
不为别的,就为了他深受太子李建成看重,直言进谏还能获得【丹书铁券】,光这一项荣耀就无人可及了。而且,他还是背靠李建成这棵大树之下。
因此,所有大臣都看好魏征。
在他们有些大不敬的想来,李渊哪一天走了,以李建成如今展现出来的才能与实力,十有八九这皇位是他的。那魏征这个深受李建成青睐的大臣,到时候跟着李建成水涨船高那也是妥妥的。
如今先跟魏征拉好关系,日后或有可能帮他们一把。
身在朝堂之上,除却一些靠家族荫蔽的大臣,或者运道极佳的大臣。那么,能够在这朝堂之上混的风生水起的大臣,基本上都有这独特的见地。且他们灵敏的见识,让许多人都望尘莫及。
所以,通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魏征虽然耿直忠诤,但是并不代表他是个没有脑袋的愚蠢之人。
要知道,原本的历史上,魏征可是太子李建成的智囊之一。当时,魏征就曾劝谏李建成先下手将李世民给干掉。
奈何,李建成极少听从他人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