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如此厚待我等,我等哪里还有任何怨言,请殿下示下。”
“嗯,接下来第八条,不准以任何理由克扣士兵军饷,整个横海卫的军饷发放,将由孤的大掌柜曹三喜派专员来进行逐一发放。若是有敢克扣士兵军饷的,嘿嘿,斩首!嗯?曹文诏,你有什么要说的?”
“殿下给了我等如此丰厚的年俸,若是哪个黑了心的还要想着喝兵血,斩首都是轻的。此条末将无异议。只是末将想的是,若是那些士兵表现不好,训练不出力,作战的时候畏缩不前,难道也要足额发放饷银?”
“曹千户这个问题正是孤要说的第九条,本卫严禁对士兵进行任何侮辱性惩罚,什么斩手、断脚、刖鼻、插箭游营等等,一律不准!士兵犯错,根据犯错轻重,只能用不等数量的军棍伺候!当然,上了战场不听号令,甚至畏敌不前乃至敌前逃跑的,一律斩首!简而言之,这个横海卫,只能因为战事导致残疾,决不允许我们自己把士兵弄残!可都听明白了?”
“是,我等领命!”
“第十条,各级军官,不准以任何名义收养家丁!所有士兵,必须一视同仁!如果发现有收养家丁的行为,军官退回原籍,士兵驱逐出营!”
这一条说出来后,军官们虽然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高级军官年俸那么高,养几十个家丁完全是可以的),但想到整个横海卫的士兵待遇都这么好,估计也没人愿意给人做家丁,所以,大家也还是认了。
“第十一条,孤知道,现在地方上那些文臣,逢年过节都要给上官和两京诸部奉送各种额外收入。此事,孤现在也不能多说什么。但是在这横海卫里,军官、士兵晋升、奖励,只能按照实际贡献和战功进行,绝不能因为贿赂、献媚导致忠勇之士不得晋升,而奸猾无耻之徒反而官运亨通。孤会让袁先生在卫里设置宪兵队,除了管理军官、士兵的风纪言行外,重点就是查处各种贪污贿赂事宜!”
第146章 曹文诏的家信
“父亲大人钧鉴:
儿自去年九月初,接朝廷调令,惊诧莫名间迷迷糊糊行至北京。北京兵部武选司王大人告知,是吏部温大人指明调取孩儿到横海卫任职。孩儿遂至温大人处拜谢,而温大人曰,此调令乃是太孙殿下亲自要求。咋闻此言,孩儿只觉铭感五内。贱名得太孙殿下所闻并简拔之,日后非万死不能报矣!
十月末抵南京,十一月初,殿下亲临训话。告知军中俸禄、奖惩等诸事……殿下待我武人之厚,闻所未闻矣!如此明君,必当竭尽忠诚,虽粉身碎骨而不能报万一矣!
当月遂入军营,孩儿忝任卫中五千户之一,位在指挥使麻都司承诏之下。麻都司,大同麻帅长子,其为人可谓面冷心热。一言一行,无愧将门虎子之称。虽在操练时始终面色严肃,士兵稍有不慎便遭军棍责罚。然操训结束,士兵归营后,时常能见麻都司陪同太孙殿下,逐营看望慰问士兵,有挨军棍至不能起身着,殿下与都司多有亲自敷药之举。孩儿近三月来,已多次为此而感至痛哭流涕。孩儿已是如此,士兵感恩之心,想来无需多言。
麻都司之下,孩儿与昆山杜弘域、宁远祖大寿、南昌刘招孙、陕西靖虏卫赵率教四人同为千户。各实领战兵一千人,其中步队八百,骑队二百。此四人者,皆将门子弟,父兄乃至叔祖均为我朝一时名将。于练兵之中,各有所长,并皆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虽然如此,孩儿亦有信心,儿所统领之千户,绝不落于四位同僚之下矣!
孩儿之千户内,有百户十,总旗二十,小旗一百。百户之中,有二人实乃良将之姿。其一曰马世龙,此子今年虽只十五岁,但骑射弓马无一不精熟,问其兵事韬略,亦能对答如流。虽然出身将门,加之年幼,但仍能每日于其百户中起身最早,下榻最晚。如此治军,精兵当在不远。
其二曰满桂,此子今年亦只十五岁,然,据闻其在宣府已多次提刀上阵,斩杀之北虏已逾十级,此子虽然不通文墨,言行粗鲁,一身武艺却着实让人惊叹。孩儿惭愧,无论步战、马战,均非其敌手。以孩儿观之,全军之中,唯有殿下特聘之总教官程宗猷者方能在步战中将其擒下。然程教官之马战,不提也罢。满桂此子为人豪爽,性格赤诚,极得士兵拥戴。唯脾气过于粗直,时有顶撞上官甚至殿下之事发生。幸赖殿下宽宏大量,每次均是好言抚慰。麻都司虽然经常呵斥,但总归喜爱居多。然,殿下礼遇我等武人,我等武人亦不能忘记本份,此子孩儿定当多加关注,时时教导。使其不至荒废其天资,定要助其成为我大明一时良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