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第一甲的会赐进士及第,并直接任职翰林院编修撰、编修,第二、三甲亦赐进士及第, 并在其中挑选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等待三年后再次考核, 任授相应官职。
至于第四、五甲的,则会赐进士出身, 遣派到地方任职。
也就是说,能入翰林者, 将来才有机会留任京师,在朝中立稳脚跟。
江桐考中第一甲,入翰林是定然的,至于从何职做起, 那就全凭圣意了。
明和帝在新科进士面前一一走过, 太监徐吴跟在他身后,手持朱笔和文牒, 圈写这些进士的去留、官授。
能否入翰林,是今日这些人最为关心的。
举世皆知,翰林院对本朝官员而言, 无异于一方踏脚石, 唯有先入翰林,来日才能有机会入登朝入阁,平步青云。
明和帝先在二三甲的进士中,根据人品才貌擢拔了些许庶吉士充入翰林院。
那些被选中的无不心中狂喜, 面露喜色, 感念皇恩浩荡。
而那些没选上的, 则会由吏部官员再行分配, 到地方任职。
明和帝选了一阵后,来到了第一甲的三人面前。
江桐与状元秋亭还有另一名榜眼立在首排。
此刻明和帝踱步来到他三人面前,用看不清情绪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三人。
片刻,他沉吟道:“照旧例,当是都入翰林做编修的,只是……”
“朕眼下用人在急。”
“想破格保举你们入六部——”
明和帝话音未落,便有一大臣出列反对。
“陛下心急归心急,可也不能破了祖制规矩啊。”
此人乃是首辅高松那派的,素日依高松的颜色行事,此刻,高松一个眼神,他便知晓该说什么,做什么。
明和帝被他阻挠,后头的话便一气吞了下去,没法再说出来。
“是啊,杨御史说的是啊。”
场上更多大臣附议起来,大都是高松党的,明和帝一时间骑虎难下。
好在李玥站出来维护他,帮着力排众议道:“为人臣者,当体恤君心,既然陛下用人心切,咱们做臣子便当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