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充满恶意的流言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人的推波助澜。
而面对来自各方的恶意,徐覃依旧面无表情。
在面无表情的徐覃面前,众人总是会不自觉地从心中感到厌恶和恐惧。和徐覃面对面的时候,大家光顾着发抖了,自然不会有人在他面前说什么,可当徐覃背过身去,那些人说的话,便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事情的进展受到了挫折,但徐覃却并没有气馁。
既然有举子忍不住气愤击鼓鸣冤,便说明这种事恐怕不是个例。正如道安当初告诉他的话——
当屋子里出现一只蜚蠊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屋子里已经有很多只蜚蠊了。
果不其然,当他在民间寻访的时候,终于遇到了一名面上忍不住怨愤的举子,他是之前那位死去举子的友人。这举子看到击鼓鸣冤的同伴的下场,不免兔死狐悲,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原本打算息事宁人,甚至倦了科举之意,但看到来寻访他的徐覃时,心中终究还是忍不住对朝廷的怨愤之情,在面上露了出来,被徐覃窥见了异样。
在徐覃平静的询问之下,这举子终于受不了那双黑黢黢几乎没有眼白的可怕眼睛,瘫软地倒在地上,痛哭流涕地告诉了徐覃线索。
原来这两名举子都是一省之俊才,少年中举,意气风发,可他们参加了十年会试,却始终名落孙山,他们省中甚至传出了伤仲永的流言。
眼看那些一个个不如他们的人都得中会试,意气扬扬,他们虽然心中不甘,但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独自低眉垂泪,感慨怀才不遇、苍天不公。然而他们多年来京城赶考,也相识了不少举子,结识了不少朋友,其中大多都是和他们一样,在一省或一府内颇有名气,但却多年名落孙山的。
时间久了,遇到相同遭遇的人多了,他们就不禁在心中生出疑惑,为何他们这些在各地颇具才名的人历经数年都未能会试得中,而那些明明才能不如他们的人偏偏却能被擢取?
这人一旦生疑,就会开始关注平时都未曾注意到的事,以往感到稀疏平常的东西,如今在他们的眼里,却显得有些异样。在他们的观察和调查之下,还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