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页

不错,这青年道士,便是林苏昔年在京城相识,被乞丐道士所救的“锱铢道”传人,清洮。

当初清洮被乞丐道士所救,又传授了修炼的方法,之后便一直跟随乞丐道士师徒,如此数年。

只是双方所修法门不同,一个“散金道”,一个“锱铢道”,要继续修炼,终究要自己走自己的路,故而见清洮能自保之后,乞丐道士就挥挥手,不耐烦地把清洮给赶走了。

按他的话来说是:“老道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斤斤计较的小气鬼了。”

虽然当初乞丐道士初见清洮时,笑着说他们三家同气连枝,关系最为亲近,但实际上……

按照修炼功法来说,亲近是亲近,但“散金”、“聚金”和“锱铢”,理念完全迥异,金钱观互不相容,甚至全然相反,故而三派弟子时常话不投机半句多,相互瞪白眼,也就是这样道门衰弱、各流派弟子都只剩小猫三两只的时候,乞丐道士才能违心说上一句“亲近”了。

不过郝发财在和清洮接触多年后,倒是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对清洮的行为处事深感如同。他过去是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虽然贫穷,却总是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到他手里,往往就像是转了个手,很快就转到了他处……在那时,他一点也不知储蓄的可贵。

可如今,他就算想省钱,却也省不了了。

郝发财时常在深夜哀叹惋惜:

“老子当初就算是入了‘锱铢道’,也比入这半毛钱都看不到的‘散金道’要好哇!”

且说清洮。

清洮师门也同样衰弱已久,道统流失,超凡不显,他的师父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仙缘,辗转多地、耗费数年,呕心沥血,从束发少年变成花甲老人,却始终未有所得,最后,为了振兴“锱铢道”、收集师门过去流落散佚的典籍以及寻找各种道门传说,他的师父入了皇宫,成为了国师,“锱铢道”兴盛一时,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们师门因皇权而兴旺,也因皇权而败亡,最后,死得死,逃得逃,众人皆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清洮自幼被师父收养,随师父一起流浪,四海为家,只为寻找那虚无缥缈的仙迹,他经历过传承流失的痛苦,也经历过凡人寻找仙缘的艰难,知道仙缘难遇、仙迹难寻,故而,当清洮遇到和当初的他一样苦苦寻求仙踪的人时,胸中常抱有怜悯之心,对他们的境遇感同身受,如同见到当初的自己。

他的师父心心念念找回“锱铢道”的传承,重振“锱铢道”,而其他道统衰弱的流派,也同样如此。

此番机缘巧合之下,琼池门户被人打开,三清门人同聚醴泉,过去散落到各地的各门各派弟子皆受到了指引,其中有许多,都是如同“芥舟道”门人一般,早已忘却过去师门历史,只依稀记得自家师门的名字,部分流派还有法器传承,至于修炼功法之类的,却是完全不记得了。

这些人,实际上,并不能算修士,已经与凡人无异了。

十五年前,清洮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若非遇到了乞丐道士,或许他现在还在人世间苦苦追寻仙迹,重复他师父的命运,又或许,他早就死在了金龙卫的刀下……

因此,此番来到琼池,看到这些茫然无措的人紧张地来到这里时,清洮总会去和他们搭话,向他们介绍他们会来到这里的缘由,并告知他们道门的渊源。

正如当初乞丐道士对他的做的那样。

如今的清洮,脑子里的许多修炼和道门知识,除了传承自带的,便是乞丐道士所教授的了。

乞丐道士这个师叔,在清洮心里,就如同是他的第二个师父。

而如老道士这样的道统失传之人,清洮这些天,也见了许多个了,在清洮以及周围热心道士们的帮助下,大多很快心里就会安定下来,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在醴泉附近入道,进入脱凡境,开启道途。

正在说话间,这时,老道士突然看到那一堆金砖玉瓦夜明珠中,忽地出现了两个穿得破破烂烂的乞丐。

一个乞丐站在珍珠玉髓前面,眼珠子都不会转了,嘴巴里就像是有哈喇子要流出一样,他忍不住伸出一只手,探向那一堆金银财宝,却被旁边的乞丐死死拦住。

由于距离太远,老道士听不见他们在讲什么,只是看到他们的嘴巴张张合合,最后,那两个乞丐似乎达成了一致,就这样在金银珠宝堆里逛了起来。

那被拦下罪恶之手的乞丐弯着腰,眼里发着光,像是饿狼看到了骨头一样,左看看,右看看,那架势,仿佛恨不得上前舔几口,做一只金钱的舔狗。

另一个乞丐则摇摇头,用手覆脸,一副没眼看的样子,然而两只眼珠子却偷偷从手指缝隙中透出来,同样左看看,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