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赵圆曾就此事与赵方争执过许多次,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哥哥总要把自己当做是一个仆人,卑微地守着一个不会回来的人。
明明赵方也可以和他一样,参加科举、建功立业,娇妻美妾、子孙满堂。
而不是像如今这样,孤零零的一个人,无人侍奉、凄风苦雨, 晚景凄凉。
兄弟两人常常因此争吵,每次都不欢而散,最终渐行渐远, 赵方后来甚至不愿再见到赵圆。
赵圆还活着的时候,还会派仆人来照料赵方, 只是总是被赵方赶走, 等赵圆故去后, 两家便再无往来了。
“公子于我们有大恩, 我和阿圆本该终身侍奉公子,在此等待公子回来……奈何阿圆心有不甘,而我亦有私心……”赵方掩面愧怍道。
赵方给林苏述说了潭县诸人的经历,唯独说起赵圆时,有些羞愧和难以启齿。
在他眼里,林苏对他们兄弟二人有大恩,如果没有林苏,他们早就被卖给他人为奴,根本不会有如今的光景,可是他们兄弟,却始终没有为林苏做过什么。
赵圆最后更是离开了这里,不肯守着这空空荡荡的宅子,终身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赵方也有私心,他不愿阻挡弟弟的前途,折断弟弟的翅膀,让弟弟和他一样,此生都当一个仆人,可是他也知道,林苏对他们恩重如山,若非林苏让人教他们读书写字,他们也不会有今天,阿圆也根本不可能做官。
于是,他只能带着弟弟的那一份,固执地守在这个狭小的宅子里,回报林苏的恩德,为林苏看好这个房子,等待林苏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哪怕他知道,也许林苏并不需要他这样渺小之人的报答。
这一守,便是四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