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忧国忧民,忠义又有智慧的将军。

他在演一个正在演戏的人。

陈捷听着这棒读,竟意外地没有出戏,胸中心脏砰砰跳动,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他看着青年妖精一样的眉眼,突然想起了为什么觉得这人熟悉。

前段时间一个非常火的综艺节目里,这人过殷诡的长春宴。

殷诡,北浔皇帝,在复国后一度打下东冉青州,直逼中原。

萧琅口中的“浔狗”就是指殷诡的子民。

这倒是巧了,一个人演同一时代的两个人。

一个是投笔从戎,气度不凡的将军,一个是暴戾荒淫的疯子皇帝,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和还原的能力堪称惊人,两个角色气质氛围完全不同,所以哪怕陈捷将《长春宴》看了快十遍,都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同一个人。

他把进度条拉回去又看了一遍,细细品味了一下台词。

第一个人那慷慨激昂的模样让他根本注意不到台词,有种大学生听拼音课的漠然,就好像这个状态搭配的台词早就在他的心里形成了定势。

但第二个人的表演把他拉入那个时代,仿佛跟着将士们听了这一席话,便能将注意力放在台词上。

古代并不是所有人都说文言,兵卒们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对于文人士族的之乎者也并不能完全理解,所台词文言了但没有完全文言,保留了萧将军文人的习惯,又照顾了将士们。

演员大概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文人的风骨儒雅,和武人的豪毅然,矛盾又和谐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