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伸出右手,朗声道:“免礼。”说完,他就走到荀彧面前,从宽敞的衣袖中掏出一本奏折,“太傅看看这本奏折。”
荀彧结果奏折,只看了两眼,神色就变了。
“前些日子王允让小黄门偷偷跟朕带话,说收集到董将军贪赃枉法的证据,要暗中呈递给朕。”刘协走到首位坐下,他冷着声音道:“那个小黄门已经被朕关起来了,朕要杀王充。”
“陛下不可。”荀彧出声阻止,“王允做这些无非是为了阻止科举制推行,倘若以此杀了他,难免会引起非议。陛下将此事告知将军了?”
刘协摇头,“将军推行科举制,是为了大汉江山,一切非议责难,理应由我来承受。”他很清楚,皇室长久以来都是用外戚压制士族势力,外戚坐大之后,又用宦官制衡外戚,导致各种党同伐异的局面出现。如今董卓给大汉开辟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打破了士族对人才的控制,寒门崛起已成必然,豪门受到打压,也定会反抗,他是刘氏子孙,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就应该承受这份重担。
郭嘉挑了挑眉,与荀彧对视了一眼,两人心底都冒出了欣慰之感,教导出一个有担当的帝王,让他们心情甚好。
郭嘉走到刘协身边,笑道:“陛下,不必担忧。以将军的行事作风,定然会直接让王允在早朝上拿出证据,当朝对峙的。任何阴谋一旦摊开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毫无用处了。”
刘协咬了咬嘴唇,皱眉道:“将军做事喜欢用阳谋,不喜欢用阴谋也是这个原因吗?”
“当然。”郭嘉眉眼间全是笑意,阳谋他也喜欢用,他就喜欢看敌人明知前面是坑,还必须往下跳的悲愤表情。
刘协虽然懂了,可还是气不顺,这些豪门大族都不将皇室放在眼里,诬陷董卓推行科举制是包藏祸心之举,他们自己才是藏有私心,“官员考核怎么不将王允一行人也撸了?”
这话充满了孩子气,郭嘉耸了耸肩膀,将疏导小孩子的机会丢给了荀彧,自己则拿起软榻上的折扇退出了书房。
王允的事情,林禹州还是听说的,不是刘协说的,而是贾诩。他负责情报收集,洛阳的任何风吹草动,自然也瞒不住他。
贾诩禀告情报的时候,郭嘉刚好过去,他也凑上去听了一会儿。
听完贾诩的话,郭嘉问道:“文和,王允宴请的豪族有哪些?”
“多是司隶豪族,还有些是朝中官员。”贾诩将具体的名单拿了出来,递给郭嘉看。
郭嘉看完之后,抿了抿嘴唇,“知道无法阻止科举制推行,就想到从考官入手,还算聪明。”
贾诩道:“蠢笨的官员不是已经被撸光了吗?”
林禹州并不将这些人放在心上,就跟历史上的董卓一样,手中握着军权,就什么都是他说的算,这些人再怎么蹦跶,都没用,只是还要防着他们狗急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