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南岸各地一直幻想着借练江阻一阻西戎的脚步,觉着水师在江上无论如何也该占有优势。谁知对方连上阵的机会都不给,没等夏军反应过来,直接在陆上连锅端了。当然,沿海水师,尤其是那些出没海上做大买卖的,都悍勇得很。但内陆水师这些年来干的多半是在江面设卡放哨,敲诈勒索的勾当,哪里挡得住西戎兵的长枪利箭。

自浮桥建成之日起,西戎军专门留了一支队伍看守,封锁江面。符亦发现浮桥渡江的办法好用,又怕万一有不怕死的夏人纵火毁桥,驾船冲撞,或者暗算渡江士兵,因此在沿岸大肆抢夺、烧毁船只,又加派人手巡逻,不许随便下水,以绝后患。那些靠水吃饭的渔民,要么早早逃脱出海去了,要么抛家舍业逃往内地。原本这一段渔村密集,江面繁忙,短短月余,已是一派荒凉冷落。

逃难的渔民进入彤城,这些事情城里居民多少知道一点。

“沿江两岸,是西戎兵往来之地。咱们只能先往南至缭城,再转向西,进入楚州腹地。等到接近蜀州,再设法过江,走官道去封兰关。”

听着虽然简单,这一个大圈子兜下来,只怕几千里之遥。长生突然想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李子释,你说的这条路,走过没有?”

“当然没有。”子释理直气壮,““父母在,不远游”,我是孝子。”猛地想起不管哪个世界,父母均已不在,从此流落四方,顿住。好一会儿才闷闷的道:“最远和爹爹去过州府望城。”

长生噎住。这人,嘴上一套一套,原来全是纸上谈兵。

“说得有鼻子有眼,好像你走过似的。”

听他口气微带埋怨,子释有点不好意思的笑笑。又强辩道:“我曾仔细翻阅《越楚风物要览》、《名山胜水录》,连官府所藏《元通郡县图志》中江南一卷也是看过的。先读万卷书,后行万里路,有何不可?”

长生无奈。也是,只要动身上路,自有前途可奔。走一步是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