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娘子,咱们镖队住个店。”
巧娘子一看,呦,不是永安镖局的吗?顿时去了局促,双手叉腰:“咱们老邻居多少年了,你们还不放心呐,上来回回不正眼看我,倒先去看房子。”
两个年轻镖师相互一笑,道:“你这驿站越修越好,自然先看看。”老板没变,自然不用看。
巧娘子啐了他,又高兴道:“恁多人,咱这小地方怕住不下,你们熟悉,看看怎么个安排?”两个镖师便跟她一起进了驿站。
“你店里上下总共也就十来间屋子,我们自然都包了,上房务必收拾干净,剩下的大通铺我们自己看着办。哦,晚上还有两班人马守夜,你看着给弄点热乎吃的的。”
等到食住都安排妥当,两人交了钱,这才出来见成镖头。
“头儿,还是巧娘子,屋子也没变动,大堂两个打尖的,吃完就要赶夜路。今晚驿站就咱们的人马。”
成镖头点点头,吆喝一声,车队人马开始往驿站去。
傍晚时还十分安静的驿站,一下子热闹起来。
巧娘子指挥商行把马匹单独卸下,都赶进马厩里吃草料,“你们来之前才放的,前几日刚收下来的新鲜豆秸,这些大家伙可是有口福了!”
她惯常接待走镖的,知道一些镖局的规矩,故而只赶了马,却不去管那些车厢和蒙着油布的板车。
镖师们便把车子统一安置在驿站门前的凉棚下,摘下灯笼重换蜡烛,点燃了再挂上去,基本上能燃到凌晨。晚上守夜的人便要时时留意这些灯笼,灯笼果真晃来摇去厉害,便是有人摸货。
等到这些全都安置好了,何家的人才下了马车。
何员外和妻子一人一边扶着老娘,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娃,被奶娘抱着跟在后头,再加上两个服侍的丫头,可谓拖家带口。
“麻烦准备些热汤热饭来,”何娘子柔声对巧娘子说,“我婆母有些不舒服。”
巧娘子少见这些高门富户家的内眷,连声应了就往后厨窜。
“这千里迢迢的,你们非得拉着我……”老太太坐下,嘴里不住地抱怨。
何员外在旁赔笑,“亲娘哎,这回太后娘娘寿辰,堂兄这有门路上贡,机会难得啊。再说,这做生意不去大地方怎么行?”说着词穷,只得对自家娘子使眼色求助。
何娘子暗哼一声,直接接过奶娘怀里的儿子,往老太太怀里一塞,“去,哄哄你阿婆。”
小娃娃生得滚圆圆白胖胖,笑嘻嘻地一屁股坐在奶奶腿上,奶声奶气地咕哝些孩子话,果真逗得老人开怀,脸色也好看多了。
一家人正和乐融融,和他们同行的另一家商行的主家也进来了。
何家夫妻都下意识看过去,就见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一个人进了大堂。